成语"筚路蓝缕"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衣服去开辟山林,形象地描绘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与困苦。这个成语强调了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和决心,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开创事业的人们,如宋朝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中的诗句所示。
与"筚路蓝缕"相近的词语如"筚风餐露宿",也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而"轻而易举"和"养尊处优"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形容事情容易完成,后者则指生活优裕,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
春秋时期的故事中,晋国在面临楚国威胁时,郑国使者提到楚人的骄傲,但晋国下军副将栾书提醒众人楚王的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的筚路蓝缕,提醒他们不能轻敌。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属于中性成语,其结构为联合式,表达的是对艰苦创业精神的尊重和赞美。
如果你想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使用"筚路蓝缕",请确保正确发音"bǐ lù lán lǚ",并注意区分"蓝"与"篮"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