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秦王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以大换小,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了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有五十里土地而得以存留,是因为我把他当作长者,所以没有对他起疑心。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的土地扩大十倍,而他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愤怒地说:“你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的愤怒,倒下尸体能填满百万,流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普通人对天子的愤怒吗?”秦王说:“普通人的愤怒,也只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的人的愤怒,不是有才能的人的愤怒。专诸刺杀王僚时,彗星遮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贯穿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普通人,心中的愤怒没有发作,上天降示了征兆,和我一起成为四个人。如果有才能的人一定愤怒,倒下两个人的尸体,流血五步,天下的人都会披麻戴孝,今天就是这样。”唐雎拔剑而起。
秦王色变,长跪道歉说:“先生坐下!何至于此!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得以保全,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拿着樊於期的头颅装在盒子中,秦武阳拿着地图匣子,按照次序上殿。到殿下时,秦武阳脸色大变,恐惧得发抖。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笑着对秦武阳说:“北方的蛮夷之人,未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秦武阳的地图匣子!”
荆轲取过地图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匕首露了出来。荆轲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挣脱衣袖,绕柱而跑。群臣惊讶,事情突然发生,大家没有来得及反应,全都失去了常态。根据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臣子,不得携带兵器;侍卫们手持兵器,都在殿下守卫,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在危急时来不及召下兵,所以荆轲追逐秦王,而群臣却惊慌失措,没有武器击打荆轲,只能徒手与荆轲搏斗。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稍”。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用刀剑等刺。绝:挣断。还:通“环”,绕。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长跪而谢之 (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
(3)寡人谕矣 ( ) (4)图穷而匕首见 ( )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使毕使于前。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参考答案:
小题1: ⑴ 道歉 ⑵ 介词,从、由⑶ 明白,懂得 ⑷ 穷尽,完结
小题2: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小题3: (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小题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