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以古今人才之众,未有胜三国者”。李儒作为三国中第一个出场的真正意义上的谋士,却在有意无意间被世人忽视了,其原因在于李儒遇人不淑,早早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是一个失败者。据《后汉书》记载,李儒为弘农王刘辩(汉少帝)的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而在《三国演义》中,李儒是董卓的女婿,是董卓集团的首席谋士(贾诩此时在西凉军中名声不显)。他在董卓那里的地位,不亚于刘备集团中的诸葛亮。在一些关于三国的影视剧中,不难发现,在有大事需要决策时,董卓总是会先咨询李儒的意见。在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重大事件中,我们都能找到李儒的身影,也难怪会有人说李儒是董卓身边潜伏的一条毒蛇,坏心眼最多,最阴险歹毒。
李儒初登场是在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密召外兵进京诛杀十常侍时。当时已有“不臣之心”的西凉刺史董卓正愁没借口领兵入洛阳,一收到何进的密诏就想立马提兵进京,却被李儒以“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阻止,他建议董卓先“差人上表”向取得“名正言顺”的大义名分。而且此举既能使何进与宦官矛盾进一步激化,也能让董卓从中获利。所以董卓对李儒的建议“大喜”,上表说要为社稷“请除让等”。李儒这招,让董卓进京成了奉命行事,合理合法,畅通无阻。
但当时的朝堂却不是董卓一个人说的算,并州丁原就对董卓不感冒。丁原除了倚仗并州军外,最主要的是有“九原虓虎”吕布在其帐下效命。当董卓知道有吕布这一号人物时,他甚至说“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李儒见董卓如此器重吕布,一句”欲取天下,何惜一马“,靠着赤兔马和无数金银,将没有立场的吕布忽悠到董卓这里来了。
掌握了整个京都洛阳的兵马之后,董卓开始寻求怎么才能登上了权力巅峰。李儒先是建议董卓的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当董卓欲行废立之事,李儒直接说”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于是建议董卓“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结果是“诸官听罢,不敢出声”,就凭这一招董卓就达到了威慑朝廷的效果了。
为了斩草除根,李儒奉董卓之命,以鸩酒灌杀少帝刘辩。《后汉书》记载:“关东兵起,共讨董卓。董卓置弘农王刘辩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献上毒药,刘辩不肯饮,董卓等强逼之。于是,刘辩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做别后,饮药而死。”
在李儒的谋划下,董卓从政治边缘的西凉刺史一跃成为汉室丞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时,李儒献计迁都长安。而且在董卓撤出洛阳之时,以乱党之名尽斩洛阳城中数千家富户,尽刮其财;又指使吕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获取珍宝。最后更是焚烧洛阳,坚壁清野,把一座空城留给了孙坚。
董卓在李儒的谋划下安然退守长安,避开了关东联军的强劲势头。临行前,李儒劝董卓在荥阳外设下伏兵,又令吕布引精兵遏后。结果,曹操这个倒霉蛋果然带兵追来,被吕布等人杀得大败。这是曹操人生的第一次大败,如果不是曹洪拼死相救,曹操差点丧命。迁都长安后,董卓继续执掌朝政,权势更甚。但是到了长安之后,靠近了西凉军的大本营,远离了中原,董卓就一下子泄了气,再也没有了进取之心。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董卓更加专注于在自己控制的庙堂之上作威作福,此时也已经听不进李儒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