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一个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古老节日。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效仿,于清明这天祭祖扫墓,这一习俗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习俗繁多,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存在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尽管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和踏青是共同的基本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未变。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肃穆的扫墓祭祖节日,还是一个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在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时,公历大致在4月5日前后。这时,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万物“吐故纳新”,正是郊外踏青春游和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的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遵循顺应天时地宜、自然规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