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知识百科-满米百科
> 知识百科 > 列表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时间:2024-12-23 19:14:00
答案

1.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通常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制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也有附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字。

2. 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3. 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4.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5. 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6.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7.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恶月,因此产生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包括采药、沐兰汤、饮蒲酒、雄黄、朱砂酒等。

8.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以避邪。

9. 躲端午

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10. 端午雨

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

11.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竞渡源于纪念屈原,后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有祭祀屈原、曹娥等活动。

12. 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以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13.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

14.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

15. 其他

射箭之戏、打马球、游天坛风俗、钟馗赛会等。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