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拼音:shèng;部首:又;组词:仁圣、曲圣、灵圣、起圣、木圣、面圣、盲圣、七圣
圣(拼音:shèng)是汉语常用字。汉字简化之前,简体圣〔以下作“圣(kū)”〕和繁体圣(以下作“圣”)是两个不同的字。“镇差圣”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是在人团羡形上加耳,有时加口,本义近于聪,指听觉敏锐。
引申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并有极高成就的人御或皮,又引申指神圣的等,也用于称颂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圣(kū)始见于战国,本义指用手挖土,后作为“圣”的简化字。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唐团羡韵御或皮》、《集韵》、《韵会》、《正韵》并式正切,声去声。《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睹。《书·洪范》:睿作圣。传:于事无不通之谓圣。《礼·礼运·三代之英疏》:万人曰杰,倍杰曰圣。《孟子》:大而化之之谓圣。
《风俗通》:圣者,声也。闻声知情,故曰圣也。又《谥法》:称善赋简镇差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圣木。注:食之令人智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