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部深具讽刺意味的小说,鲁迅先生仅以“伟大”二字评价它。吴敬梓能写出如此杰作,其生活经历至关重要。他年轻时随父做官,见识了官场内幕,这些经历为他揭示官场腐败提供了灵感。在父亲去世后,他目睹了家族内部为争夺财产的残酷争斗,深刻揭露了道德的丑陋本质。他花了20年时间,精心刻画了200多位角色,借明代背景讲述了康乾盛世知识分子的沉浮,以功名利禄的态度作为评判正邪的标准。
书中正面人物如王冕、凤四爹、杜少卿等,体现了作者的欣赏与推崇。王冕虽为放牛娃,却能画出脱俗的荷花,不畏权威,不求功名,是作者眼中的名流典范。凤四爹则是一位洒脱的豪侠,他的形象使读者喜爱。杜少卿虽偶有懦弱,但对功名富贵态度淡泊,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些正面人物,都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格独立、淡泊名利的赞赏。
而市井四大奇人则展现了作者对于不同生活阶层的广泛兴趣与描绘。季遇年擅长书法,性情古怪耿直;荆元则是一位裁缝,却有琴棋书画的爱好;王太是卖火纸筒的,却酷爱下围棋;这些人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多样性的尊重与欣赏。
小说中,范进和周进的描述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范进通过科举获得成功,但对于其他知识一无所知,这反映了科举对人的毒害。地方豪强如严致中,利用权势欺压平民,凸显了制度的不公。匡超人的转变,从一个孝顺之人变为一个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深刻揭示了科举对人的影响。
《儒林外史》通过各种人物的描绘,展示了儒林中人的道德败坏和社会的腐败,同时也揭示了科举制度的严重问题。它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深刻的反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