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野色范仲淹和行色司马池-百科-满米百科
> 百科 > 列表
古诗歌鉴赏野色范仲淹和行色司马池
时间:2024-12-23 20:47:50
答案

野色

网友评分

 野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①。白鸟忽点破,斜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①。谁会山公意②,登高醉始回。

 

 【注释】

 

 ① 幂幂:浓密状。 ② 山公: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语译】

 

 不是烟,也不是雾,它浓密地笼罩着楼台。白鸟飞来,点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阳低低地照着,又仿佛一把剑,把它剖开。它怎么愿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寂灭远去?我真怀疑,它正追随着那远远的白帆,渐渐到来。有谁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远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归。

 

 【赏析】

 

 从诗题,这首诗是题郊野景色,主要着眼点是在“色”字上。而这色又不是指颜色,而是一种虚幻缥缈、难于名状的形象,只可通过意会而难以言传。因此,要赋野色,必须要有独特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及高超的表达技巧,其难度要超过一般写景咏物诗不知多少倍。

 

 范仲淹是怎样来描摹野色的呢?首先,他选定了春季这个最丰富多彩的季节作为背景,然后从春天的不可捉摸的氛围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景象来作暗点陪衬,让读者感觉到野色的存在,体会到野色的美好。

 

 野色既然是无所不在,但又不是实体,诗人马上把它与烟雾这些流动虚幻、不能触摸的东西联系起来,说它不是烟,也不是雾,但如同烟雾一样,浓密地映照笼罩着楼台。首句用的是否定中带有肯定的手法,野色与烟雾当然不是同样的东西,但有相近的性质,它占据了每一处视线与感觉所能到达的地方。实际上,诗把烟雾也作为野色的一部分写了进去。首联是通过同类作譬,又以楼台这一实物作参照,说明野色的存在,下面两联也都采用这一方法,继续铺写。诗说白鸟在野地里飞,把野色给点破;夕阳照着野外,把野色给剖开。野色弥漫,它不愿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减少消失,又好像追随着远处的船帆,渐渐逼近。这两联用了一连串动词,使表面上看不见、不存在的东西,通过白鸟、残阳、芳草、远帆的动作与变化,使你确实地感到野色就伴随在你的周围。这种写法,就好比写风而着力刻画草木摇动、落英缤纷,写月而极力描写飘浮的云一样。尾联以情语结,提出谁知当年襄阳守山简,为什么总喜欢登高远眺,喝醉了才回家。前三联是以景表示野色的存在,末联是从人对野色的迷恋,显示野色的魅力,通过想象的境地,无限地扩展实景,空灵剔透,趣味无穷。

 

 全诗把虚无的、难以名状的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人们可以从诗中布置的实景,体会到野色,领略到野趣。用这样的手法写某些迷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宋词中常见,一般用来刻画愁、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范仲淹的这首诗用以写野色,是一个创举。值得一提的是,与范仲淹差不多时代的司马池作过一首《行色》诗,也是写难以名状的氛围,诗云:“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艺术手法与范仲淹诗相仿。宋吴子良《林下偶谈》

 

 认为二诗不相上下,都达到了梅圣俞所说的“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一标准。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