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字子丽,是东汉的第二任皇帝,庙号显宗,出生于公元28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逝于公元75年八月初六。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原名刘阳,封号东海王。在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被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正式登基为帝。
刘庄的在位时期,以其清明的吏治和稳定的国内环境著称。他多次发布诏令,招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将郡国的公田分配给贫困的人,提供种子和食物,同时推动水利设施的修建。这些措施使得人民安居乐业,人口显著增长。光武帝末年全国人口为2100多万,而到刘庄去世的明帝末年,仅仅二十年间就激增至3400多万,彰显了国家的繁荣景象。
刘庄和其子章帝共同执政时期,国家呈现出盛世的局面,史称“明章之治”。他的治绩和仁政为后世所称颂,死后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为后续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刘庄(28年-75年),即汉明帝,性格刚毅严酷。父刘秀,母阴丽华。初名阳,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