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法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对细节敏感度、感知力的培养。可找在某一方面有巨大差异或微妙差异的两幅作品,如将八大山人消磨掉笔锋的起收笔较圆润的作品和以展现精致笔锋为尚的《兰亭序》进行对比,将弘一法师晚期书作与八大山人书作进行对比等。
若两幅作品风格、用笔等方面差异过多,则效果不好。这样的作品难于找寻,故可借用修图技术辅助教学,将原图与有目的修过的图进行比较,可获得极为直观的效果。这种比较要从感性感受落实到理性分析,学生可具体讲述这种差别带给自己的观感差别。关于此一方法,还有一种运用法,即与自己脑海积累的印象进行比较。许多有经验的鉴赏者面对单幅作品便能准确定位作品的特征、与某些书作的异同,这便是积攒了众多书法相关视觉经验的结果,是比较产生的结果。
2.分离抽绎法
书作中包含的形式关系过于复杂,分离抽绎法是将复杂对象简单化,从单一层面分别感受书作。关于如何分离,分离出多少层面,笔者认为要打破以往按传统学字的方式由笔画、结构、章法三方面进行分离的方法。
当今视觉文化盛行,脱离了毛笔日常书写需求,书法被定位为艺术,故鉴赏的层面、方式需更细致、多维。据首都师范大学甘中流教授分析,具体可分为八个层级,八个层级分别为点画、偏旁、字形、字组、行、行组、局部、整篇。这种分法亦适用于中小学视知觉感受的训练,可根据不同书作选取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分离抽绎,就抽绎出来的某一层级进行大小、疏密、曲直、位置、比例、质感、隐显等方面的分析。
3.综合法
以作品为中心,先感受作品传达的总的信息,如阳刚、杂乱等,再细化到不同形式处理方面,分析各方面相互间的作用。运用此方法时,学生只有具备分离抽绎的能力,具备就某一层面分析关系的能力,才能较顺利地掌握综合法。由于综合法的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从十几岁的学生开始体验,直到成年的深入运用。故在中小学阶段,针对不同作品,每个学生对作品分析时能涉及三个层面即可。
4.运用比喻、类比启发联想扩充经验法
鉴赏不是对对象冰冷的分析,而是与对象产生通感或情感交流。情感的发生又首先取决于物象是否引起观者联想,联想之后再对对象进行产生联想的原因分析和形式层面分析。
5.实践辅助鉴赏法
上述任一种方法,在教师演示后,必须要学生实践体验。实践不是单纯某一技法的重复练习,不仅仅是笔墨实践,实践方式可有上文提到的动作的模仿、拼贴游戏、勾画提炼等,目的是为了加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