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庄子今注今译》《逍遥游》第二段里的一句“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是我看网上很多写的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个读bo,一个读tuan,到底哪个是对的呢?这种求实的精神值得称赞。
这种治学的态度才对得起古人创作的经典文章。古人的思想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感悟。所以要读懂古文必须要有生活,通过实践去领悟。
要理解鸟儿飞行的动作,先看一段视频:这只在仙境中飞翔的鸟,你见过吗?它被称为现实版“白凤凰”_哔哩哔哩_bilibili。从视频中可见,抟tuán,是适宜的。
搏,对打,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互相深入对方的动作。如,搏击。这里的搏,应该是抟的笔误。古人主要是抄书的。即使后来有印刷术,鲁迅笔下的 孔乙己还给人抄书呢。专:繁体字专, 甲骨文是纺锤的形状。抟:抟tuán ,会意。字形像是双手持纺锤,说明人的双手用力向怀里抱紧。示意:收拢。引申:聚集。这里是指 鸟儿起飞和爬升时,展开的翅膀用力向内侧下方扇动并收拢的连续动作。风是不可抟,但抟产生了风。抟的动作对下面的空气施加压力,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鸟儿前进并上升(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此书中说“扶摇,海中飓风”,如果你扶着别人像飓风一样,那不是把别人整飞了。普通人都知道“扶”是稳定的意思。这些作者连大家都认识的字都不懂得,他们写的东西不值得看,更不值得信。
笔者认为:扶、摇,是鸟儿翅膀展开的状态。扶;在这里是鸟儿在翱翔或者爬高累了休息时,两只翅膀张开放平,依靠空气 动力前进。摇:这里是鸟儿翱翔时,遇到气流后,倾斜翅膀,调整飞行姿态的动作。民间会说鸟儿扑棱翅膀。扑棱[pū lēng] ,象声词,形容禽鸟张翅拍打的声音。如果说成是鸟儿拍打翅膀,翅膀是宾语,这就成了病句。可见,这类译者的文化素养。
拍子,大家都熟悉,球拍、苍蝇拍。任何 拍子的运动轨迹也没有鸟儿的翅膀那样流畅(所以有文化的人才用抟形容),更没有鸟儿的翅膀那样的作用。鸟儿飞行中翅膀对空气施加压力相当于无数个“拍子”同时动作(这个道理懂得微积分的人自然明白),所以用一个“拍”简化飞行中翅膀丰富的动作就显得思维简单(相当于平面几何的认知),或者观察力不够,或者是不知道用什么字形容,没有文化。(我认为庄子比老子难懂,也与此有关,里面太多的字都是用得相当精确的)
从中可见,抟、扶、摇三种动作,让鸟儿实现在空气中翱翔。这是笔者在《 畅读庄子》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