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永远是主角
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关键点: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桂花雨》一课中,教师的预设与实际课堂的差异,直接源于对学生的准备不足。试教时,面对四年级与五年级的差异,教师虽然感觉良好,但在正式课堂上,学生的紧张情绪未得到有效缓解,课堂开始的闲聊环节未能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氛围。王红校长的点评提醒我们,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不应套用既定经验。将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散文的形散教学
《桂花雨》作为散文,其教学应突出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过度依赖预设的教学步骤,导致课堂僵硬,缺乏活力。实际上,通过让学生提问、质疑,引导其围绕“桂花雨为何牵动我和母亲的情感”这一核心问题,学生可以在探索中理清思路,自然揭示文本的主线。教师应学会放手,让教学过程更加开放,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解答,与文本深入对话,实现真正的散文教学。
反思是成长的阶梯,每堂研讨课都是教师成长的宝贵机会。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文教学的精髓,寻找到个人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面对教学中的遗憾,我们应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相信持续的反思与研究将促进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