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道,渺茫苍茫;碧树临水,古色参半。不知何处,归去何时?月明星稀,十里寒潭。
陈掖贤
“笙歌烈,华灯直上黄昏月。黄昏月,几人欢笑,几家呜咽?”
令人意外的是,作者的诗中没有溢美之词,而是将矛头直指近年来的“大跃进”运动。
毛主席在看过这封书信后很生气,当即就询问工作人员:“这个陈掖贤是什么人!”
“他是赵一曼同志的儿子。”
在听到“赵一曼”三个字后,毛主席沉默了很久,之后再也没有追究这件事。赵一曼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然而对于她的儿子陈掖贤,人们却知之甚少。
英年早逝的男人
“老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精神也不好,这次八成又病倒了。”
“他也怪可怜的,这些年受了多少委屈,现在身边连个亲人也没有。”
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的同事在发现他已经好几天没上班之后,以为他又生病了,于是像往常一样前去看望他。
“老陈,你是不是不舒服,开开门,我们来看你了!”
同事敲了很久,并没有人来给他们开门,他们顿感一丝不妙,于是破门而入,看到的却是陈掖贤早已冰冷的遗体,他是自缢身亡的。
“你要相信你的父亲是清白的!”
这是父亲陈达邦去世前留给陈掖贤的遗言,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陈达邦受尽了侮辱,最终选择了自杀。
陈掖贤从小没有母亲疼爱,后来又患上了抑郁症,父亲的突然离世就像几记重拳,把他打翻在地几乎无法站立。
然而命运却毫不犹豫地再次欺负了他。陈掖贤还没有从丧父的阴影里走出来,又被一些人安上了各种不堪的罪名。
陈掖贤忍无可忍翻墙逃跑,在北京郊外的一处荒地躲了10天,但最后因为害怕亲人受到连累,还是回到了单位。
种种折磨几乎让陈掖贤变成了一张脆弱的白纸,他在重度抑郁中艰难地撑了十几年,身体和精神都在逐渐走向崩溃。
1974年秋天,陈掖贤因为没钱吃饭,在床上躺了四五天后陷入昏迷,幸亏同事们及时赶来把他送到了医院,陈掖贤这才活了下来。
然而谁也无法拯救一个精神和肉体都已经崩塌的人,陈掖贤最终还是走上了不归路。
陈掖贤去世时只有53岁,他命运的悲剧来自特殊时期的沉重打击,但那是必然的结果,悲剧的起因则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