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默剧来训练演员的表演能力?-常识百科-满米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如何运用默剧来训练演员的表演能力?
时间:2024-12-23 19:49:38
答案

默剧由古希腊传入罗马帝国,直至十六世纪,意大利的Commedia dell’arte(即兴喜剧)出现,使哑剧这种表演艺术达到高峰并且流传下来,成为了默剧的前身。

模仿(默剧的训练基础)>>>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一章提到:“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伯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模仿。”在东方最早的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中也记载道:“你们不要对天神生气。这戏剧将模仿七大洲。我所创造的戏剧就是模仿。”

艺术起源于模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哑剧及默剧的训练中,模仿的技巧重点在于面对日常生活中人的直观感受,把种种或高雅或滑稽的动作抽离出来,加以模仿复制,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虽然人们总会觉得模仿不是原创,没有艺术含量,但实际上模仿也是一门高深的表演艺术,演员在模仿中,需要对肢体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认真感受、去观察,以求达到准确的表达。一个动作,如果能够做到直截了当又完全出乎意料,那么它带来的艺术效果绝对不弱于任何巧妙的对白。

游戏(默剧的创意源头)>>>

如果说是模仿创造了哑剧,那么与模仿同为艺术创作两大起源的游戏则将创意注入模仿之中,为默剧的发展带来了生命力。游戏之于默剧的贡献,是改变了严格不可更改的动作程式,在即兴的游戏过程中,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想象力,成为默剧艺术的活水源头。

如:在《穿越身体:肢体剧场实用指南》一书中提到的源自英国戏剧家布鲁克的“竹竿游戏”:将一个长约一两公尺的竹竿摆在地上,接着要两位参与者分别站在离竹竿有几公尺远的左右两边,两个人的眼睛都要保持直视对方,然后一同向竹竿靠近蹲下,分别用食指碰触竹竿两端,将竹竿平移上来,接着他们开始移动甚至跳舞,一直到竹竿落下为止。过程当中不可有任何语言(例如说自己要往哪里动等等),只能靠眼神交换的默契来完成任务。这个游戏也可以采用竞赛式,比如同时有三组人参加,最后竹竿还没掉下来的获胜。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激发眼神交流,培养演员间的默契,训练平衡感等。

又如:“与球共舞游戏”:两人一组,想象两人之间有一颗约排球大小的球,各用单手保护,不使球掉落;以各自能移动一步的空间为限,两人轮流主导移动球的位置,使球在两人所及的范围内流动。又如“拔河比赛”:参加人数开始为两人,随后可不断即兴加入。由两人模拟拔河比赛,绳子是想象出来的,但二人需要高度的默契及交流,把拔河比赛的真实场景呈现出来。这两个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训练演员的想象力以及同伴间的协作力。

这些游戏训练的目的并非只是好玩而已,它不在乎输赢,而是挑战演员的潜力,激发创意,这才是训练的目的。透过游戏,演员们可以得到不同的表演经验,并成为日后演出时可供利用的表演资源。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游戏代替了人生经验,让演员在创造想象的“寓教于乐”中,得到原本必须依赖于真实经验的演技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个人的社会局限。将游戏纳入默剧训练,已成为当前表演教育的主流观念。模仿和游戏是艺术创作的两大起源。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元素来看现代默剧就会发现,模仿强调肢体的精准,当模仿的成分越来越大时,默剧就会成为哑剧;当游戏成分所占比例较大时,默剧就往即兴、肢体剧场的方向发展。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