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李煜是哪个朝代的? 1、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2、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景的第六子,生于937年,959年被立为太子。961年即位,没有年号。
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李后主在位14年,975年被俘去位,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年42岁。
3、
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墨迹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
问题二:李煜是什么身份?哪个朝代的? 李煜是南唐后主,他所处的南唐与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并不是一个概念。
我先简单理顺一下历史顺序,你就清楚唐与南唐的区别了: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渐衰退,唐末的藩镇割据加快了它的分崩离析。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纷乱割据时期,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指的是五个很短的朝代,大都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而“十国”,指的是与五代同一时代并称的位于长江流域的十个小朝廷,南唐便是其中的一个,大致从公元937年起至975年止,历经三个皇帝,李煜便是南唐的末代皇帝。
至于南唐为什么会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发展的经络来看,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五代十国的创建人大都是唐末的节度储,由于当时的节度使权力过大,在从割据走向分裂的演变过程中,节度使们自然就演变成为皇帝。经过五十多年的纷乱割据之后,北宋逐渐统一中国,五代十国宣告结束。五代十国只是唐朝与宋朝之间的一个短暂过渡阶段,南唐也摆脱不了最终大一统的命运,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你所说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他诗词里面描写他皇帝前后的快乐与悲伤是怎么样的一个写作过程”这个提法是不确切的。李煜诗词风格变化的分水岭不应该是他当皇帝前后,而是在南唐亡国前后。南唐亡国前后他的诗词风格截然不同,这点,中国文学史上已经早有定论。
我也很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对于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皇帝,由于他经历了南唐繁荣、衰落、亡国这样一个过程,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快乐与悲伤两种不同风格,也是在所难免。
在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时代,偏安江南的南唐经济比较繁荣,很多文人雅士相继来到这里避乱。而南唐的统治者又比较喜爱文学,因此南唐逐渐成为一个诗词的中心地带。李煜前期的诗词主要是宫廷生活的反映,里面欢歌醉舞的成份很多,词藻较为华丽,基调也比较欢快。这段时间的此作,虽说艺术造诣很深,但我不太喜欢这种风格。
亡国之后,由于身份的变化和生活的变故,他的词风变化很大,脱去了宫廷生活气息和脂粉气,很多作品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伤。你可以也看得出来,他在词中透过念念不忘的故国,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愁绪,里面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婉和凄切。我非常喜欢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一直觉得李煜后期的词作具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在我看来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词人所不能比拟的。你如果读一读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读后仔细品味一下,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
问题三:李煜 相见欢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题 】:相见欢
【内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骇,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题四:《相见欢》 李煜 全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意浅述】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
相见欢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作者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让读者随之心情起舞。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觉受在心里头酝酿著。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抚后,却隐藏著作者极深的哀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在离愁的煎熬下,痛极而无泪的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读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问题五:李煜是哪个朝代的?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问题六:李煜是哪个朝代的的皇帝? 李煜
(937-978)
【概述】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2],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由于李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3],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4]。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 *** 小周后[5]。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据宋代王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6],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
问题七:李煜相见欢全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西楼:指西边的楼。
般:一种
问题八: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写作背景 亲,如果满意的话,请采纳哦!
南唐后主李煜961年即位,实则建隆元年(960)宋朝就已经建立。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就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日子,《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一个被幽禁的人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后主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受。“无言独上西楼”,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这里的“无言”更是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无言”又加“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他举头望月,月如钩,在伤心人眼里,这缺月不也象征作人事的缺憾吗?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冷清的环境啊!“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寂寞!
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接着,李煜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个人离群索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千丝万缕的离愁,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我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再去想;可是不成,再快的剪刀是剪不断的。那末,索性去想过透,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吧,可是越想越烦,越理越乱。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说它是苦的辣的酸的甜的,似乎都有那么一点儿,又都不是,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了。亡国之君的滋味,实尽包人世无可伦比的悲苦滋味。这个不便说,苦水只有往肚里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特别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是他对“离愁”的描写。“离愁”,是人们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把它写得十分形象,写出了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实是千古妙笔。整首词写情极其自然,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读后,后主那“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被囚禁的亡国之君形象,跃然眼帘。李煜卓越的艺术才能已经到了不需任何修饰的地步,就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周之琦读后惊呼后主的词为“天籁”。
我们在欣赏李煜这首词和他卓越的艺术才能之时,也奉劝那些贪官污吏,从李煜被囚禁的真实内心情感去好好读读这首词,领略失去自由和付出代价的滋味。
问题九:相见欢李煜诗词还是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是一首词。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