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史载,“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今山东诸城)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其实,诸葛亮也勉强算是个官二代,属于祖上富过的那类人。耕读传家也是需要丰富物质做基础的:他的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期任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在东汉末年曾任泰山郡丞。与刘备的不幸相同,诸葛亮在年幼时就死了父亲,从此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之弟均之官。”
哪知道祸不单行,诸葛玄在豫章太守任上没有几天,中央政府“更选朱皓代玄”。丢了乌纱帽的诸葛玄无颜回乡见江东父老,因为与刘表曾有过交往,所以干脆投奔了荆州刘表。不久,诸葛玄卒。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开始自立门户,在襄阳城西二十里隆中安了家。
诸葛亮没有陶渊明“耕植不足以自给”的烦恼,他在躬耕陇亩的同时,好《梁父吟》。(《梁父吟》本为古歌谣,说的是人死了埋葬此山,属于丧歌,充满悲凉慷慨之气。诸葛亮吟之遣兴)
很难想象,一个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会每天和待时而动的徐庶、孟公威、崔州平、石广元等人唱和往来。如果诸葛亮与几人商议的是墒情、嫁接这些农业技术的改良,相信一定会雷倒众生。
诸葛亮既号称“伏龙”,当然是心怀大志之人。关心的应当是欧元区经济如何恢复?
重启六方会谈的契机是什么?
如何继续推进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诸如此类,至不济也应该是美国布局亚太意欲何为的话题,断不会如史书所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云云。
这样的话,也只有某部发言人会相信。汉末乱世“非独群择臣也,臣亦择君矣”,正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是双方互动的历史时期。诸葛亮矫情,正是“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
诸葛亮既号卧龙,就知道龙是什么样的——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
——宋王安石《龙赋》
既为“伏龙”,诸葛亮就应当是知足知止、通达机变之人,明白乘时而动的道理。用《周易》一书对乾卦九二的爻辞来解释,躬耕南阳的诸葛亮正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待机而动之时。
你见,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演义》《后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