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的拼音:hún tun。
馄饨(汉语拼音:hún tun;粤语:wɐn3 tɐn1,音同“云吞”;山东话:hún dùn;英文:Wonton、Huntun),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面食。馄饨在演变中分化出饺子。制作馄饨时,先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肉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北京】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食物特点
馄饨以馄饨和水饺来比较的话,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