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图片及名称如下:
一、弓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毫无疑问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南宋华岳撰写的《翠微北征录》中就提出:“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很多人会质疑弓箭手的近战能力,其实不然:由于需要开弓射箭,这些弓箭手个个膂力惊人,真要是近距离肉搏,倒霉的多半是对方。很多古代的大将都是神射手,比如李广、养由基等等。
二、弩
弩,又称弩箭、弓弩,是由弓箭发展而来。
相比弓箭,弩有着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强的杀伤力,使用起来也更简单、省力,大型的弩机发射出来的箭矢甚至可以连人带马射成两半,但由于弩的制作工艺繁琐、成本又高,并不适合大面积地装备军队,再加上平均射速不高,所以在战争中的使用率远不如弓箭。
三、枪
枪是“四大兵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
枪是由矛发展而来,虽然同样是柄长刃短,但枪的刃更短更小,也就是这一点,让枪在铁矿资源匮乏的古代更受欢迎,因而被军队大规模装备。
四、刀
刀也是“四大兵器”之一,被称为“百兵之帅”。
近战武器中,也就只有作为十八般武器之首的刀,才能和枪一较高下。古往今来,习武之人还是用刀居多,也由此而形成了许多的刀法门路,但却都万变不离其宗,绕不开刀中八法(扫、劈、拨、削、掠、奈、斩、突)。
刀法重势,施展开来后大开大阖,变化虽少但威力却惊人,再配上灵活的步法,所过之处,望风披靡。
五、剑
剑同样是“四大兵器”之一,被称为“百兵之君”。
都说剑乃君子之器,是很多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行走江湖的招牌,《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也曾说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不同于刀的“单锋弯型刃”,剑是“双锋直型刃”,所以剑的攻击方式通常是砍、割和刺,使用起来更加的轻灵飘逸,也正是因为剑法的轻灵飘逸,使得它深受历代文人的青睐,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六、矛
矛,就是枪的前身。
矛和枪一样,都是柄长刃短,但相比枪,它的刃一般扁平,形似短剑,所以它的使用方法中又多了挥砍一项。三国时期就有许多用矛的武将,张飞的丈八蛇矛更是吓得对手望风而逃。可惜矛却有着自身的短板:穿刺能力不如枪、挥砍能力不如大刀,所以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被淘汰了。
七、盾
盾,又称盾牌、藤牌,是十八般武艺中唯一的防御性武器。
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用滕编织而成的盾牌,所以又被称为“藤牌”。盾在古代又被称为“干”,也就是“干戈”一词的由来。盾牌原本是防御性的武器,到了明朝的时候,经过改进成为了攻防兼具的武器,还被人们取了很多响亮的名号,如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等等。
八、斧
斧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工具,战场上常出现的多为长斧、板斧。
斧法风格粗犷,比之刀法更有甚之,但由于其体型的笨重,相应而来对使用者的负担也更大,使用者如果不能掌握用斧的技巧,在战场上反而会被对手所趁。三国时期的徐晃、唐朝的程咬金以及《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用斧的好手。
九、钺
钺,形状像斧,但比斧大,有枪刺。
很多人分不清斧钺,但其实二者差别巨大。首先,钺虽然像斧,但却比斧大得多,刃部宽阔,还有枪刺;其次,由于枪刺的存在,钺法一般以勾、刺为主;第三,钺的地位崇高,它是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常作为一种礼兵之器。
十、戟
戟亦是“四大兵器”之一,被称为“百兵之魁”。
戟中最出名的当属方天画戟,虎牢关前吕布一杆方天画戟在手,揍地十八路诸侯没脾气。可惜由于分量过于沉重,使用起来很困难,无法大规模推广,只适合膂力较强的人使用。正史或野史中,通常使用戟的武将,都是万人敌,比如吕布、典韦、薛仁贵等。
十一、鞭
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铁制成,软鞭多由皮革编制。
硬鞭有单双軮硬之分,不过还是以单鞭为主,手法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绞为主;软鞭有七节鞭、九节鞭和十三节鞭之分,民间对软鞭有“鞭是一条绳,全靠缠得清”的说法。
十二、锏
锏与硬鞭相似,但必双锏合用。
锏长而无刃,边具四棱。双锏合用时,锏的分量非常之重,普通人根本无法使用,只适合膂力惊人的武将使用。不过,由于双锏的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战斗时还有将锏抛出制敌的用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杀手锏。
十三、镐
古代的镐与现在的铁镐形状不同,柄端安有铁质的大拳,拳中握有一笔。镐最早出现在周秦时期,它的重量不亚于斧銊,所以一般都是势大力猛的武将才会使用,随着时代的推移,镐的形状经过改良,已经成为了一种农具。
十四、殳
殳是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而无刃,起撞击或前导作用。
十五、叉
叉是中国古代长柄武器的一种,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为“三角叉”。早在远古时代就有捕鱼的“飞叉”,尾端带有结节,便于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将叉收回。
十六、钯头
钯头,其实就是耙、钯。
钯头是古代长柄兵器的一种,由农具演变而来。钯头的顶端横有一块长方形铁板,上有七至十一个七寸长的锐齿。《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九齿钉钯就是钯头的一种。
十七、索套绵绳
索套绵绳是古代的一种软兵器。
索套绵绳用棉纱或兽筋皮制成,非常柔软,棉绳的两端镶裹铁球,掷出时一手抓住绳子一端,另一手摇绳顺势滑出,绳索柔软,着物即盘,一拽即倒。绵绳套索携带方便,也是古代对垒时常用的武器。
十八、白打
白打即徒手搏击。
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徒手搏击的现场实用性虽然不强,但在武术练习中却颇受重视,“空手入白刃”更是对习武之人的巨大褒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