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指的是那些具备智慧和智谋之人,他们深受古代思想家们的赞赏。韩非子在《主道》中提到,明君应当让智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以规划国家大计。淮南子的《主术训》则强调,智者能够全面考虑并权衡事物,因此他们较少遭受困扰。柳贯在《过闸行》中描绘了圣人借助智者策略的历史场景,而黄道周在《节寰袁公传》中指出,即使在困境中,智者也无法完全依赖于他们的智谋,因为勇者、慈者和义者同样重要。
另一方面,"智者"这个称谓在古代也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它关联到南朝陈至隋时期的高僧、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这位大师在公元538年至597年间活跃,于隋开皇十一年被授予"智者"的尊号。唐朝的贾岛在《送僧归天台》诗中,表达了对智顗法师智慧和学术成就的敬仰,将他的足迹与"智者"的智慧相提并论。
扩展资料
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