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百科-满米百科
> 百科 > 列表
小学一年级语文《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4-12-23 19:24:28
答案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信》原文

 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呀,

 写许多许多的信。

 替小鸟给妈妈写,

 天已近黄昏,

 让妈妈快回巢。

 替花朵给蜜蜂写,

 鲜花已盛开,

 请快快来采蜜。

 替云给云写,

 愿变成绵绵的细雨。

 替树给树写,

 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我也要给自己写,

 让我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信”中所传递出的美好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信中体会出那种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早读时我们把13课〈信〉进行了认读,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识字情况。(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巩固识字。)

 谁会读就举手?

 对个别学生不熟悉的字要让学生组词,不理解的词要追问学生是什么意思或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最后的字要抢答,看谁快?

 二、理解课文。

 大家对本课的字掌握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翻开书51页,姿势正确的把这篇课文自由朗读一遍。

 指名读一下。

 读完了课文老师有一个疑问,课文中说是谁写的信?

 从哪可以看出来?(第一段)

 “我”都想为谁写信?

 学生自由回答。替小鸟给妈妈写信……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替小鸟妈妈哪段是?让学生齐读。指导朗读。

 “我”替花朵蜜蜂

 替云云

 替树树

 为什么“我”要写这些信呢?

 (或提示引导“我”为什么要替小鸟给妈妈写信呢?)

 这么多的信,你最喜欢哪一封呢?请你把自己喜欢的那封信再认真读一读,想象一下信中都说了写什么?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详细说一说。

 (或引导:假如让你替花朵给小蜜蜂写,你打算说些什么?)

 学生通过想象、文中的字词和实际自由表达。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暗示信的作用。

 信的作用可真大呀,怪不得“我”想写很多很多的、信,下面就请在音乐声中朗读一边。

 三、延伸课文。

 同学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连老师也想信,你们想不想写信呢?

 那请你先思考一下你想给谁写,在信中要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写的怎么样:写的真好,就像课文中的话;用自己的话写信也非常好。)

 四、教学生字。

 1、巩固认字。

 2、分析字形,指导生字写字。

 学生初步感知信中传递的美好感情。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信》教学反思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何在本课中让学生学得有实效呢?在解读文本中,我发现,本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而且每节诗的结构基本相似,于是,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一、夯实“双基”,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双基”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习课文诗句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词语的比较、扩展。如:“一封——一封封”、“许多——许多许多”、“想——多么想”。通过比较词语的意思、程度,扩充例子,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再如,诗句中有“姹紫嫣红”一词,我在让学生明白词意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在学习“风平浪静”时,让学生借助反义词“波涛汹涌”来理解词义,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扩大了学生词语的储备,有利于说话写话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而仿说、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手段,这首诗每小节结构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训练学生仿说的好时机。于是,我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因此,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孩子们的思路打开,续编出一句句可爱的诗文。例:“替春天给冬天写,请你赶快下班吧,我要给人们送去温暖。”“替春风给柳枝写,赶快发芽吧,春姑娘来了。”……

 三、以“读”为本,内化感受。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我以“读”为主要手段,通过自读、分角色读、体味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领悟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容,并借助“读”传递了出来。这就是一种阅读的个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读”的品味,学生、悄然领悟了本文的情感内涵——用心交往。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感觉下,有一种缘自内心的关切。对于教者而言,这是渗透。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