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百科知识-满米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时间:2024-12-23 18:48:15
答案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在20世纪以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个人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初,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这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和技术条件,公差制度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这些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扩展资料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