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游少年,少年可曾一直游少年-生活常识-满米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少年游,游少年,少年可曾一直游少年
时间:2024-12-23 18:53:21
答案

以及,与这热情相伴相生的一个又一个遐想。

欢喜的,惆怅的,云淡风轻的,热情奔放的。

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有一个可能的故事在呼唤。

每一个可能的故事,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在诱惑着你我。

日复一日的生活,于是慢慢让人感到有些厌倦。

那么,来一场旅行?

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那么大,不去看一看,似乎真有些对不起自己。

不过,流浪真的如此美好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

柳永的《少年游》,展示给世人的,便是不一样的流浪画卷:

《少年游》当然写的是羁旅情思。

人在旅途,旅途漫漫,于是流浪成为一种常态。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马迟迟,迟的可能是马,也可能是马背上的旅客。

这是一个被刻意慢放的镜头,起句便让人感到浓浓的疲倦之意。

而随后的高柳、夕阳和秋风,则是瞬间被拉快的镜头连放。

按旅人正常的出行节奏,大抵是日出赶路,日落而息,所以起句的长安古道马迟迟,不妨依此判断为早上。

以此判断,配合后句的高柳乱蝉嘶,当然是从早晨到中午,因为正常情况下蝉嘶的时间规律便是如此。

再后面,夕阳岛外,说的自然是傍晚的景象。

于是,前面的三个句子,可以理解为从早到晚的三个镜头,被词作者依次选取出来。

按此时间线,“秋风原上”,便顺理成章地有了时间维度上的解读。

字面上看过去,“秋风原上”可能的意义有二:一是秋风原是地名,二是秋风点出的是时间,与地名无关。

综合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更高。

如此,用三个短句写一天,用一个短句跳跃到一季,便形成了时间感觉上先慢后快的特殊镜头效果。

我们要问的是,此情此景,到底仅仅是词作者刻意营造出来的艺术效果,还是也同时兼有另外的意义呢?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我们体验到的确实是词作中不同的时间节律。

但对于词作中人,对于人在旅途的旅者,他眼前所闪回的画面,不过是自己漫漫流浪经历的匆匆一瞥。

或许,流浪到了一个时候,就会发现在路上的日子很长,而回首的时候,感觉很短。

短到只需要匆匆一瞥,就可以瞥尽所有。

目之所及,眼之所见,都只有萧瑟荒凉,外加一声叹息。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从前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那些精致的、美丽的、梦幻般的生活刻印,渐渐被日复一日的流浪磨平。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不似去年时,点出的是反面,也就是狎兴浓厚,酒徒满座——自然是一副热热闹闹的场景。

不仅是外面热闹,心里也热闹。

不仅是旁人热闹,自己也热闹。

我们要问的是,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

一种可能是发生在主人公流浪漂泊途中,另一种可能是发生在主人公还没有开始流浪漂泊的生活之前。

综合看来,这两种可能其实都有可能。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么情况是在主人公流浪的日子中,最开始的时候,是有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欢娱的。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么以前种种皆是回忆,现在种种皆是失落,鲜明的今昔对比。

然而不管情况是哪一种,主人公百无聊赖兴味阑珊,都是确定无疑的了。

还不仅仅是百无聊赖兴味阑珊,在这心灵世界的一片荒芜中,主人公深深体验到的,还有无奈、失落及迷惘集结一体的灰色流浪综合征。

探究《少年游》的 情感 基调为何如此冷冽,需要背景考证。

考证的方向可以是这首词作的写作时间,词作者此时的个人际遇,以及不得不提的写作场景。

然而所有这些,若是一一考证,绝非一篇短短的文章所能达成。

或许,我们可以跳过所有繁琐的考证,直抵词作的核心——整首词作所表明的,就是旅途中的艰辛和种种压抑。

至于这旅途到底是否为真实的旅途,或者是词作者的人生之旅,又抑或是词作者一直梦想攀登的旅途,比如入仕,比如文学创作,如此等等,那是另一件事。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忽然间就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那种沧然,一样的孤独,一样的前后茫茫两不见。

少年游,游少年,少年可曾一直游少年?

或许,兜兜转转,我们总会在人生中经历这样一种时候——

所有曾经的,和未曾经历的,都在刹那间静止,独留下天地间一脸怅然的我们自己。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