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人物: 皇帝 宫女 侍从 老大臣 官员 骗子甲 骗子乙 观众甲 观众乙 小孩 (台上布置:台右角放一报架作织机,台正中置一坐椅,台左角立一衣架,架上挂满各式衣服。立一镜子,皇帝正对镜试衣,镜边立一宫女。) 第一场 (老大臣上) 侍从:(立于椅旁)老大臣求见! 宫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老大臣立于台侧,官员上) 侍从:官员求见! 宫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官员立于大臣旁,两骗子上) 侍从:两裁缝求见! 皇帝:快快宣见!(离开更衣处,坐上椅子) 骗子甲乙:参见陛下!(行礼) 皇帝:你们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吗? 骗子甲:我们是从遥远的东方专程赶来为陛下效劳的。 骗子乙:我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料来。 骗子甲:这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骗子乙: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那可真是理想的衣服!我要有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愚蠢,哪些人不称职了。来人呀!多多地给他们金子,让他们马上开工! 大臣、官员:遵旨!(众人退场,皇帝回更衣室继续试衣) 第二场 (两骗子上场,来到织机前,做织布的动作。老大臣上场) 大臣:啊?(吃惊地,用手扶眼镜)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骗子甲:哎呀,老大臣来了!请进!请请请!请走近一点,仔细地看。 骗子乙:这花纹美丽不美丽?这色彩漂亮不漂亮? 大臣: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愚蠢吗?难道我不称职吗?我可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一点! 骗子甲:嗳!您还满意吗? 大臣:满意满意,非常的满意! 骗子乙: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 大臣:没有没有。我一定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实在太满意了。(大臣下) 骗子甲乙:我们非常高兴!您老慢走!(官员上) 官员:咦?(吃惊,张嘴,揉眼)我并不愚蠢呀,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的!我决不能让人看出这一点! 骗子甲:你看这布料美不美? 官员:美!美!太美了! 骗子乙:你还满意吗? 官员:满意!满意!太满意了!我一定如实向皇上呈报。 骗子甲乙:多谢你啦!(官员下,两骗子继续作出织、剪、缝的动作) 第三场 侍从:老大臣、官员求见! 皇帝:(从更衣室走出,回到椅上)宣! 大臣、官员:参见陛下! 皇帝:新衣服做得怎么样啦? 大臣:很快就完工了! 官员:美丽得很,漂亮得很啦! 大臣:陛下要能穿上它去参加游行大典,让所有的百姓都开开眼界,那可再好不过了! 官员:天下的人都要赞不绝口啊! 皇帝:嗯,好!太好了! 侍从:裁缝求见! 皇帝:宣!(两骗子作手托衣物状,上) 骗子甲乙:参见陛下!衣服做好了,请陛下过目。 骗子甲:这是裤子。 骗子乙:这是袍子。 骗子甲:这是外衣。 骗子乙:这些衣服轻柔极了,像蜘蛛网一样。 骗子甲:穿上的人会觉得像什么也没穿似的。 骗子乙: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皇帝:怎么回事?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难道我愚蠢吗?我不够资格做一个皇帝吗?这可太骇人听闻了! 大臣:陛下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官员:瞧瞧,多美的花纹!多美的色彩! 皇帝:我十二万分的满意。我要封你们为御聘织师,我要重重地奖赏你们! 骗子甲乙:谢陛下。(退场) 大臣:皇上赶快更衣吧! 皇帝:好!好!(众人来到镜前为皇帝脱下外套,穿上“新衣”) 侍从:游行大典现在开始! (官员持刀在前,大臣举华盖在后侧,侍从托“后裙”在后,绕场慢行) (观众甲、乙,小孩上场) 观众甲: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咦!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观众甲:上帝哟!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观众乙:他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惊恐,颤抖)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更骄傲的神气,下场)
将相和(节选)第二幕 完璧归赵时间:战国时期某天地点:秦王宫人物:蔺相如、秦王、秦国大臣两人、侍女两人布景:舞台正中是秦王的宝座,左侧是两大臣的座位,右侧是为客人设的座,座前的茶几上摆着待客的瓜果等。〔幕启,秦王坐在宫殿上,正在仔细看蔺相如带来的和氏璧,赞叹不已,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上前一步,对着秦王深施一礼)启禀秦王,这块玉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一愣,连忙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举起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大惊失色,慌忙地)请蔺使者不要冲动,一切都好商量。(面向大臣,高声地)来人呀,拿地图来,把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给蔺使者看。蔺相如:(双手捧璧,严肃地)和氏璧乃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换,得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才行。秦王:(犹豫了一下)你说得很有道理,三天后是个黄道吉日,我们就在那天举行典礼,交换和氏璧。蔺相如:一言为定。(施礼,退下。)(三天后,蔺相如随秦国大臣上场。)秦王:(正襟危坐,假惺惺地)蔺相如,本王已经沐浴更衣,典礼也已经准备就绪,现在该交换和氏璧了。蔺相如:(对秦王深施一礼,大大方方地)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无可奈何地)既然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就请蔺使者回去吧。(蔺相如施礼退下。)——幕落第三幕 渑池会见时间:战国时期某天地点:渑池人物:赵王、蔺相如、赵国大臣一人;秦王、秦国大臣两人布景:舞台两侧各有一排座位,座前的茶几上摆着待客的瓜果等。〔幕启,赵王、秦王、两国大臣落座,互相劝酒劝菜。〕秦王:(放下酒杯,不怀好意地)听说赵王精通音律,今天就请赵王鼓瑟助助兴,希望你不要推辞。(赵王不好推辞,只好鼓了一段。)秦王:(鼓掌,高声地)赵王鼓瑟的水平果然名不虚传。(面向大臣)将赵王为本王鼓瑟之事记录下来。蔺相如:(十分生气,走到秦王面前)请您为赵王击缶(fǒu)。(秦王装作没听见,继续喝酒。)蔺相如:(大声地)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放下酒杯,瞅了蔺相如一眼,傲慢地)秦国乃中原强国,要本王为一弱国国王击缶,真是岂有此理!蔺相如:(瞪着秦王,义正辞严地)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说完,大步上前,准备与秦王拼命。)(秦王吓出了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回到座位上,对一大臣)今天秦王为赵王击缶,请记录下来。秦王:(红着脸)啊呀,蔺大夫果然机智勇敢。我本想取笑赵王,显显我们秦国的威风,没想到反让蔺大夫取笑了,佩服佩服。来来来,喝酒,干杯。(秦王、赵王、众大臣同时举杯,同声说“干杯”。)
三碗不过冈时间:一天中午。地点:景阳冈下一家酒店。主要人物:武松、店家。主要道具:桌子一张,椅子数把,碗、盘数只,酒坛一只……〔幕启,景阳冈下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酒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店堂里放着桌椅等。〕武松:(拖着哨棒,又饥又渴,疲惫地走来,抬头看旗子)“三碗不过冈”,原来是家酒店,待我进去喝上它几碗!武松:(走进店堂,把哨棒靠在桌子旁,坐下)店家,快拿酒来吃!店家:来啦!(拿着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碟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拿起酒坛,满满地筛了一碗酒。)武松:(一饮而尽)这酒真有力气!店家,有饱肚的再拿些来吃。店家:只有熟牛肉。武松:挑好些的切二三斤来!店家:(进里面,出来托着一大盘牛肉)牛肉来啦!(放在桌子上。)武松:再来一碗酒!(店家赶忙筛酒,武松再饮。)武松: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进里屋。武松就菜喝酒,侧碗一看,酒碗空了,敲桌子。)武松: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急忙出来)客官,要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武松: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指着那面旗)客官,你应该看到我门前的旗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急躁地)什么叫做“三碗不过冈”?店家:(耐心地)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酿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已经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武松:(暴躁起来,拿出银子拍在桌子上)少口罗嗦!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店家不敢多言,低头筛酒。武松尽兴喝酒,前后喝了十八大碗。)武松:(提着哨棒站起就走)好酒!好酒!店家:(赶出来,上前拦住)客官哪里去?武松:(不耐烦地)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的酒钱!店家:(委屈地)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武松:什么榜文?店家: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伤了三二十条大汉的性命。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趁午间过冈,其余时间不许过冈。这时天已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枉送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起好过冈。武松:(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景阳冈少说也走了二三十遭,几时听见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有点不高兴了)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豪爽地)就是真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你家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来吓我?店家:(生气地)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边说边摇头,下场。)(武松提着哨棒,大踏步下场。)
掩耳盗铃盗铃人:(看着精致的门铃,自言自语)哇!这铃儿制作得很精细嘛!可惜这个铃儿不是我的。咦!我可以想办法让这铃儿成为我的呀。可是……可是这铃儿会响,惊扰别人……唉呀!我怎么这么笨呀!用棉花塞住耳朵不就听不到声音了吗?对,就这么办!(动手盗铃,铃响)丫环:管家,门外有人在偷铃!管家:(轻声地)快去通知老爷!管家:(急上)不许动,干什么?〔盗铃人抱着铃铛逃跑,被管家等人拦了下来。〕盗铃人:(吓得连忙跪下)求求您,大爷!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老爷、丫环等人上。〕管家:怎么行呢,不能轻饶一个小偷!老爷,我们该怎么处置他呢?老爷:(摆摆手)把他交给官差,让知府大人处置吧。管家:是!〔县衙门公堂〕知府:堂下何人?盗铃人:小人李阿猫。管家:小人是金府的管家,姓金。知府:金管家,你为何告李阿猫呢?管家:(指着盗铃人)他要偷我们金府门口挂着的古铃儿。盗铃人:我没偷他们家的古铃儿,请大人明断。知府:(指着管家)你有何证据?管家:在场的群众都看到了。众人:(异口同声地)我们都看到了李阿猫偷金府的铃儿。盗铃人:(无辜地)我……我只是看一看,摸一摸罢了,并没有偷呀!管家:你逃跑的时候明明是抱着那个古铃儿跑的。知府:大胆刁民,还敢狡辩!来呀,拖下去重打三十大板。退堂!众衙役:威———武———〔画外音:愚蠢的李阿猫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世人耻笑。后来,人们用“掩耳盗铃”的故事来比喻自欺欺人。〕
螳螂捕蝉时间 战国时期人物 少年(吴王的侍从) 吴王(吴国君主) 卫兵、大臣甲、乙二人第一幕〔幕启。吴国宫殿。吴王和大臣们商议国事。吴王居中坐,大臣分立两边。〕吴王 我们吴国如今是兵强马壮,雄踞一方。我寻思良久,准备出兵攻打楚国。诸位意下如何呀?〔大臣们议论纷纷,一会儿,大臣甲禀奏。〕大臣甲 (急切地)启禀大王,臣认为楚国弱小,如若攻打,取胜的希望自然很大,但如果此时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攻打我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吴王 (不悦地)你是在怀疑我国的实力吧?大臣乙 启禀大王,臣也认为此时攻打楚国不妥。其他诸侯国早就对吴国虎视眈眈,我们一旦出兵攻打楚国,他们就一定会乘虚而入,攻打我国,望大王三思!吴王 (大怒)你们太懦弱了,做事前怕狼后怕虎。(拂袖下,回头)我主意已定,谁再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大臣甲和大臣乙边走边议论。少年上。〕大臣甲 吴王太固执了,听不进别人劝说的一句话。大臣乙 唉,此次出兵攻打楚国肯定是凶多吉少啊。〔少年眉头紧蹙(cù),若有所思地下。〕——幕落 第二幕〔幕启。清早。王宫花园。卫兵持械而立。少年手拿弹弓上,悠闲地转来转去。吴王踱步上。〕吴王 (好奇地)小孩子,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 (举起弹弓,天真地)禀报大王,我在打鸟。吴王 你打着鸟了吗?少年 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 (饶有兴趣地)哦,什么事啊?说来听听。少年 (指树)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 (抚须夸奖)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 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吴王 (若有所悟)哦,哦……少年 大王,您有没有发觉,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及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吴王 (抚少年头,恍然大悟地)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自言自语地)看来大臣们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啊!(转身而去)我这就召集大臣对攻打楚国一事重新商量。〔吴王匆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