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作者熊逸被称为“活跃于网络的的神秘作家,饱览群书,激荡思想,纵横诗词”。读了这本《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与以往的阅读感受显然不同。以前的阅读,作者有一家之言,假设、论证都是为“自圆其说”,结论显而易见。熊逸的这本书,读后感受之一:作者博览群书,古今中外,顺手拈来;感受之二:作者本身似乎没有什么一家之言,而是在罗列关于正义古今观点中不断质疑、思辨,令人目眩;感受之三:这本书的终点,才是读者思考“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这个问题的起点。如果你想从此书中得到什么标准答案,那可能会很失望。如果说读了一本书,它带给读者的感受是发散性并启人心智,拥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识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感悟,那它的阅读价值也就得以体现了。初步结合自身浅薄的阅读经验,谈两点收获:一、正义与国力的关系。作者一一对古今中外先贤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们对“正义”的定义进行质疑、拷问。通过大篇幅对有关正义进行的定义、学说进行旁征博引的质疑后,如果我们尚能未被巨量的信息和步步为营的思辨淹没的话,应该能抽丝剥茧般抵达作者的见解,即“正义”来源于: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弱国无外交”,同样,“弱者无伦理”。只有地位对等的人之间才能才能坐下来“谈”“正义”,否则“正义”只能是强者单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而已。个人认为,这是作者的真知灼见。依现实而言也是如此,近代以来,东方大部分国家积贫积弱,一直没有话语权,西方列强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制定各项国际规则;由此而引发的国际争端不断发生,其中“恐怖事件”是其极端表现形式。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国力逐步强盛,国际地位频频提升。在经济提升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高,我们的领导人强调要有高度的“制度自信”。怎样才能是我们的经济和政治都能与西方比肩,赢得世界的认同。个人认为,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制度,让诸如协商民主等制度高效运转,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那样我们就能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就有坐下来谈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的可能。二、正义与嫉妒心的关系。作者推翻了康德关于“天赋人权”的说法,见解颇为独特,认为独立、自由、平等都不是人类天然具有,而不独立、不自由、不平等才是“天赋”。人类想要公平正义,就必须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实现了这三点,公平正义才成为可能。为什么人会要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呢?作者指出了人性中另外一个东西——嫉妒心,并冠以“伟大”作为定语。当嫉妒的天性被合理地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将对人类追求独立、自由、平等产生巨大的动力和能量。对照日常生活,常常讲“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确不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朝不保夕,而是“人比人,气死人”。在“比”中人心理出现了不平衡,有了嫉妒心。我们要正确对待嫉妒心,量力而行、迎头追赶才是王道。回头再观照全书,作者之所以取书名《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更多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学理上的辨析,即人们对正义的认识越来越不清晰了。以上全是管窥蠡测,希望得到指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