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他将“快乐教学”与“情境教学”融会贯通,提出以“感知—感触—感悟—感动—感召”为教学环节的“五感教学法”,形成了 “以读为本、以练为线、宽而不泛、活而不乱”的课堂特色;作为西藏教师国培计划的专家组成员,他致力于推进西藏与内地基础教育交流工作,并受教育部选派,把内地的教学理念带入香港,被教育部港澳台办评为“赴港优秀指导教师”。
他叫岳海江,西藏民族大学附中高级教师,三届省级“教学能手”,曾获全国赛教一等奖、藏陕两地“骨干教师”、“西藏自治区名师”以及咸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994年,18岁的岳海江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僻乡村小学教书。当时,他承担起全镇音乐教师乐理知识的培训任务,周末还常常给学生义务教电子琴。此外,他还为学校绘制教学挂图,在围墙上写艺术字、做宣传画,为县文艺晚会排练节目……
25岁那年,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陕西省在“中国西部地区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以《坐井观天》一课荣获一等奖。成绩背后,是他艰辛的努力。在他的书柜里,可以看到20多本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和70多张反复研究过的教学光盘。
2002年,调入西藏民族大学附中后,他坚持每节课后写“精彩回放”和“教学反思”,在借鉴名师的教学方法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灵活的课堂特色,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2024年3月,在“名师之路”西部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他执教《炮手》一课。全国小学语文界“导读大师”支玉恒老师评价他的课“激情、灵活”,称赞他在驾驭课堂,而不是在驾驭教案。
阅读和写作,是他的业余爱好。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更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同时,他还参编了教学用书17部。
2024年8月,他被教育部选派到香港参加“内地与香港教师协作交流计划”。刚到香港,他努力克服身体不适与语言障碍,尽快融入到教学工作,并与香港教师分享诗歌教学方法,受到欢迎。
2024年4月20日,在“香港教育局课题汇报成果分享会”上,他和课题组组长共同主讲了《探索古诗词、文言文多元教学策略》的课题报告。短短的50分钟,他通过“讲、唱、诵、研、说、写、画、演”八种策略的展示,让现场老师切实体会到这些方法在学习古诗文方面所迸发的魅力。
在港一年,他观课25节,开展讲座12次、示范课5节,指导毕业典礼排练74次,完成课题3项,主持全港分享工作坊2次,完成35篇教育随笔……
在香港教育部门组织的内地名师离港欢送会上,他动情地说:“一次刻骨的破冰,一年铭心的学习,一段别样的经历,一生难忘的记忆!在香港工作的每一个片段,都如同一颗小珠子,散落并不起眼,但串起来一定会光彩熠熠……”
山水情怀书写光彩人生:记西藏民族大学附中教师岳海江
他将“快乐教学法”和“情境导读教学法”的理念融汇贯通,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积累、阅读和表达等方面探寻具体策略,为此,每节课后坚持写“教学反思”和“精彩回放”,并提出了以“感知—感触—感悟—感动—感召”为基本教学环节的“语文五感教学法”,逐步形成了“以读为本,以练为线,宽而不泛,活而不乱”的课堂特色。
他叫岳海江,男,1976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中语文教师、义务管理部主任,三届陕西省“教学能手”,“中国西部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先后荣获“陕西、西藏两地骨干教师”“西藏自治区名师”“咸阳市优秀教师、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参与编写《快乐语文》等书17部,80多篇论文在《中国语文教学》等报刊发表,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三项,指导学生发表作文180多篇,2024—2024学年被教育部选派到香港担任中文指导老师。
村小,成长的青葱岁月
1994年,18岁的岳海江从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毕业,骑着自行车,驮着被褥、电壶和脸盆,一路询问,到了距家30多里路的程王村小学,开始了教师之旅。淳朴的民风、纯真的学生、友善的同事,让他安心地在那个偏僻的村子里教书,在学生眼里,他既是师长,又像朋友,因为离家远,他周末很少回家,学生们便会到学校里找他学习、聊天、打乒乓球,弹琴唱歌。那年,乡里的专干王老师“推门听课”后给校长说:“这年轻人是一棵好苗子,得好好培养!”
当时的农村,几乎没有体音美专业老师,对音乐有一技之长的他承担起全镇音乐教师乐理知识的培训任务,还常常牺牲休息时间给有音乐爱好的学生义务教电子琴。乡里孩子弹出的悠扬琴声被扩音喇叭传到方圆几里,成了田间地头最美的旋律。1996年9月1日,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赴旬邑视察“普九”工作,走进音乐课堂驻足几分钟后,拍着他的肩膀夸奖说:“年轻人,好好干,大有前途!”
领导的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将自己的热情和自信洒向全镇每所学校的角角落落:为学校绘制教学挂图,在围墙上写艺术字,做宣传画,为全镇音乐教师培训电子琴,为县上的文艺晚会排练节目,担任主持人……初为人师那段青葱岁月、青涩年华仍成为磨砺他的峥嵘岁月。
赛教,成为全省教学名师
“胜者不败,只争朝夕,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是他多年来赛教的座右铭。凭着这份执着,他连续四年获得“咸阳市教学能手”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陕西教学能手,成为了省市有名的教学名师。25岁那年,他通过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陕西省在“中国西部地区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以《坐井观天》一课荣获一等奖。
为了不辜负名师这个称号,每学期放假前他都会早早找到第二学期的教材,手不释卷地啃读、品味,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同时查阅大量资料,把握教材重难点,领会编者意图,产生对教材的独到理解,假期就备好一学期的教案。带着对课堂和学生的爱,带着对教学别出心裁的设计,带着自信走进每一节课。教学之余,争取机会外出听课培训,每一次听课,都早早到场,坐到前排,认真听讲,做好详细的笔记,有时甚至将专家的报告录音,晚上又及时回忆整理,从中汲取专家们的教育理念和处理教材的方法,有机地融会贯通,返校后便尝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打开书柜,可以看到他二十几本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和70多张反复研究过的教学光盘。
2002年,他调入咸阳西藏民族大学附中后,将 “快乐教学法”和“情境导读教学法” 的理念融汇贯通,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积累、阅读和表达等方面探寻具体策略,为此,每节课后坚持写“教学反思”和“精彩回放”,并提出了以“ 感知—感触—感悟—感动—感召”为基本教学环节的“语文五感教学法”,逐步形成了“以读为本,以练为线,宽而不泛,活而不乱”的课堂特色 。多次执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匆匆》《荷花》《荔枝》等课,应邀赴延安、宝鸡、榆林、兴平等地讲课、作报告,并随陕西省课改专家督导团深入商洛、安康、汉中、咸阳等地调研,上观摩课。2024年9月,作为陕西省的教师代表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学青同上一节课《在大海中永生》,受到专家武凤霞和听课老师的好评。2024年3月,在“名师之路”西部六省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炮手》一课荣获特等奖,全国小语界“导读大师”支玉恒老师评价他的课“激情、灵活”, 称赞他在驾驭课堂,而不是在驾驭教案。
写作,在积淀中思考
岳海江喜欢读书,坚持订阅《人民教育》《陕西教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这又使他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前沿地带。每每报刊寄来,他爱不释手,静静地读,细细地品。 一份份报纸上留下了他精读、细读、研读的痕迹,勾勾画画,批注、反思、评价、心得……拿起报纸,灵感的闪现和动笔的冲动愈来愈强。夜深人静时,他提起笔,书写起一篇篇心得体会、一次次反思手记、一份份教学构想、一个个活动设计……
一篇篇小短文就这样见诸于《拼音报》《西藏日报》《陕西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报刊。近年来他更是一发而不可收,随后陆续参编了《苏教版教材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用书》、《人教版新课程教案用书》等书17部;有80多篇小短文分别在《中国小学语文论坛》《新课程研究》《陕西教育》《咸阳教研》等报刊发表。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每一届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被大大激发,水平快速提高,被他誉为“未来大诗人”“未来大作家”的作品也纷纷见报,十多年总计有180多篇发表。
赴港,在协作中增进友谊
2024年8月,岳海江被教育部选派到香港参加“内地与香港教师协作交流计划”。作为陕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唯一的赴港老师,他与全国赴港名师一起进入香港学校上示范课、做工作坊,和香港同行观课研课、做课题,在学生中推广普通话。这一年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珍贵难忘的一次经历。
刚到香港,室外天气炎热潮湿、室内空调冷气逼人,每天上下班要花两三个小时奔波于地铁间,令这个北方汉子好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出现了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等症状,长期伏案工作落下的颈椎痛、肩周炎也频频发作,使他身体右侧感觉僵硬麻木。为了调理身体,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他每天下班后坚持到附近体育馆打乒乓球锻炼,一个月后身体逐渐好转。
赴港交流的语文教师,要和香港教育局的专家调研后,每人带三个课题进入两所学校独立开展工作。在与新界沙田区圣公会马鞍山主风小学领导第一次见面后,便得知学校参加内地交流计划已是第三年,前两位内地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语文专家,本年度学校的计划申请上写着“最好派一位懂粤语的老师驻校!”的意愿。而他哪懂粤语,听都听不懂,这给他平添了不少压力。如何和师生交流、尽快融入学校的大集体是当务之急。他分别用了留纸条、书面打印稿和PPT等方式跟大家交流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以香港教师最棘手的“普通话集诵”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一边做好学校所需的工作,一边利用课余指导学生普通话朗诵。香港和内地学生的朗诵风格有很大差异,他反复推敲实践,取两地之所长并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训练,学校100人组成的代表队在“第66届香港学校朗诵节”上以一首《迎接》获得了全港亚军,评委组在获奖证书上给出了“节奏轻盈自然,语调抑扬有致,高吭与低吟诵出诗韵;齐诵悦耳洪亮,分诵清晰柔和,个人领诵情绪到位;融声入情,融情入声,恰到好处”的高度评价。这一成绩在学校引起了不小轰动,学生们纷纷找他指导朗诵,相继又获得了三、六年级单项诵读两个亚军、一个季军的好成绩。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在“诗歌单元”表现出畏难情绪,他主动说:“我尝试着给大家上一节诗歌课!”当老师邀请他在礼堂为五个班学生同时进行“创作儿童诗的指导”时,他虽有担心,却欣然接受说:“我愿意和大家去试一试!”看到中文科许主任为毕业礼方案发愁时,他连夜赶出一个演出方案和节目脚本……就这样,他以真诚、敬业和教学经验赢得了学校领导、师生的认可和好评,随后的课题推进和两地交流活动便也顺风顺水。
结束驻校工作,当他拿到黄秀娴主任寄给教育局的月报评语时,被深深感动了,每月洋洋洒洒数百字都是对他这个内地老师的好评,一年下来足有七八千字。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全校老师集体设宴欢送,带着感动和不舍,他讲出了肺腑之言:“如果问,我在香港学校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说,长了见识,得到了关爱,收获了友情,还有教育家夏丏尊的名言——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这一年,他尽心尽力扮演好语文组副组长的角色,给班长献计献策,为团队做好服务。在香港教育局的教研小组内,他发挥自己的专长,负责提炼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2024年4月20日的“香港教育局课题汇报成果分享会”上,他和课题组长王丽巍老师联袂主讲的《探索古诗词、文言文多元教学策略》课题报告,引起了参会100多名老师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朗诵是一门艺术,艺术讲究的是变化”岳海江说。他从诗词的音调、平仄及朗诵时的节奏停顿、情绪变化、气流收放、高低起伏等方面示范并带领大家读诗词,诵诗词,唱诗词。在短短50分钟的分享会上 ,通过“讲、唱、诵、研、说、写、画、演”八种策略的展示,让老师们亲身体会到这些方法在激发兴趣、增加积累、促进理解、强化运用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迸发的魅力。生动精彩的演说,妙趣横生的互动,博得分享会的满堂彩。新年团拜会和离港欢送会上他两次担任主持,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詹华军总监称他为“金牌司仪”。
在港一年,他驻校144天,观课25节,讲座12次,示范课5节,集体备课47次,指导学生朗诵和毕业典礼排练74次,做课题3个,主持全港分享工作坊2次,完成35篇八万多字的教育随笔。在他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也让香港师生对内地老师和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被教育部港澳台办评为“赴港优秀指导教师”。在香港教育局组织的内地名师离港欢送会上,他动情地说:“一次刻骨的破冰,一年铭心的学习,一段别样的经历,一生难忘的记忆!香港工作中的每一个片段就是一颗小珠子,散落并不起眼,但串起来一定会光彩熠熠……”
岳海江,一个包含山岳和江海的名字。人也正如其名,既如山岳一般巍然挺立,又如江海一样奔腾不息。无论是青葱岁月的激情,还是人到中年的执着,岳海江老师矢志不渝,怀揣教育梦想,用山水情怀,书写光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