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这场长达十四年的夺权斗争中,四阿哥胤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了后来勤于政事的雍正皇帝。不过,其实康熙帝生前最器重和看好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只是后者最终却还是没能胜过胤禛。
胤禵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是康熙帝的第十四个儿子,也是胤禛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据史料记载,胤禵从小就聪慧过人、德才兼备,很受父皇和兄弟们的喜爱。因为乖巧懂事,康熙帝经常在外出时将其带在一旁,对他的赏赐在众多皇子中也算是十分优厚。
尽管和胤禛是同父同母,按理说应该更加亲近,但胤禵却和八阿哥胤禩关系更好,甚至在日后加入了“八爷党”,站在了四哥的对面。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被康熙帝废黜,而在此之后,其他皇子们便开始了对皇位的争夺。同年九月,八阿哥胤禩因为暗中谋划谋害胤礽而被康熙帝斥责,这时,与其关系甚好的胤禵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为其担保。
处于盛怒当中的康熙帝对这个自己往日疼爱的皇子也没有留情面,差点就要用自己的佩刀将其当场诛杀,好在众皇子纷纷求情,他才转而“命诸皇子挞胤禵”。尽管表面上胤禵是受了重罚,但冷静下来后的康熙帝对他如此有义气还是感到十分欣慰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康熙帝派胤禵领兵西征时,对其大加赏赐,还把其几个儿子时常带在身边,这完全是其他皇子难以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康熙五十七年(1718),草原部落准噶尔出兵攻打西藏,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大将军王,且被特别允许以天子御驾亲征的规格出战。此外,康熙帝还专门照会青海、西藏一带的王公道:“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从这些片段,我们就可以看出胤禵当时有多么受到器重。
正式作战开始后,胤禵率领大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彻底平定了西藏动乱,其才能也在朝野内外得到了承认。对于康熙帝派胤禵出征的行为,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他自知时日无多,所以在传位前想让胤禵多积累一些声望,将来可以更好地管理整个大清国。
然而,还没等胤禵凯旋归来,康熙帝便于宫中驾崩,而皇位的继承人则成为了胤禛。关于胤禛的继位,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原本康熙帝在遗诏中写“传位十四子”,但胤禛将其改为了“传位于四子”,不过,这种说法实在过于荒诞,因为一来康熙帝并没有留下亲笔的书面诏书,二来清朝的传位诏书也会有满文版本,不会只存在汉字版本。
在此之外,雍正初年流传最多的说法是隆科多一人承诏,随后宣布康熙帝指定胤禛为继承人,而后来官方又给出了七位皇子与隆科多共同受诏的说法。总之,胤禵虽然是颇受父皇器重,但却没能在最关键的时刻身处正确的地方。因此,无论他是多么被寄予厚望,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胤禛取得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胤禛在康熙帝去世后的第二天就派人接管胤禵抚远大将军的印信,并将其与康熙帝之间的往来信件全部收缴。我们有理由怀疑,胤禛之所以专门嘱咐要取得这些书信,就是因为其中可能有着能够证明康熙帝青睐胤禵,有意传位给他的证据。为了不让胤禵回京后将内容公开,导致自己被天下人质疑,胤禛才会将其扣下。
在胤禛捷足先登后,胤禵尽管快马加鞭赶回了京城,但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是见到胤禛后拒绝下跪以表示不满。当时胤禛虽然还没正式即位,但已经位同天子,胤禵作为人臣,如此举动自然是不恰当的。作为政敌,胤禵虽然没有像胤禩那样被胤禛赐侮辱性的名字,但还是遭到了软禁,而且是被软禁了十余年,直到乾隆帝即位后才得到释放。
总的来说,不管康熙帝临终之际到底有没有真的传位给胤禛,光是从他对胤禵的重用和赏赐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在他心目中这个十四子是很值得器重的。可以说,如果康熙帝临终之际胤禵也在京城当中的话,历史或许会走上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