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的运行寿命至少到2024年12月。该站自1993年起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共同建造,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天项目。国际空间站的初始建设分工大致如下:美国负责研制试验舱、离心机调节舱、居住舱、节点-1舱、气闸舱、骨架结构和太阳能电池阵。俄罗斯则负责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段、对接与储存舱、生命保障舱、科学能源平台和2个研究舱。
曙光号功能货舱(Zarya)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于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曙光号舱体为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设施,承担着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态控制、温度控制、压力维持等众多功能。该舱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改进而来,设计寿命为13年,最大功率可达6千瓦,能对接4个航天器。曙光号的重量为24.2吨(包含4.5吨燃料),长度为13米,内部容积大约为72立方米(可用面积为40平方米),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能够连续飞行430昼夜。
“Zarya”这个名字来源于俄语“Заря”,英语中意为“dawn”或“sunrise”。“曙光”号功能舱的命名象征着这一组件的发射开启了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