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抒情特点-常识百科-满米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赋得暮雨送李胄抒情特点
时间:2024-12-23 19:06:57
答案

写作手法概述(一)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写作手法概述(二)  修辞手法(修辞格):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写作手法概述(三)  表现手法: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写作手法概述(四)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