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默热红学自觉运用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指导,使《红楼梦》研究走上了一条理性的科学道路。土默热红学与传统红学的根本不同之处有三:一是这十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互相支持,首尾呼应、丝丝入扣,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学说体系,与主流红学那种支离破碎、互相抵牾、死结连环的学术现状适成鲜明对照。二是完全符合文学作品“时间、地点、人物”三大要素的研究要求,从改朝换代的历史大潮中探讨作品的思想来源、文学继承、创作过程、版本源流,与主流红学脱离文学“猜笨谜”,在清宫秘史污秽角落中拾荒的作法适成鲜明对照。三是从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文学背景的宏观大视角,高屋建瓴地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和作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摆脱了传统红学“盲目附会”、“信口探佚”和“繁琐考证”的弊端,与主流红学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掉进“曹家店”、“胡家庄”泥沼中不能自拔适成鲜明对照。
2.土默热红学在吸收传统红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大胆扬弃了当今红学的“洗澡水”,独创了一套全新的学术体系。土默热红学承认《红楼梦》小说从乾隆时期的曹雪芹手里开始流传,也承认曹雪芹对《红楼梦》传播所起的历史作用。但土默热红学坚持文学是时代产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必然折射其创作时期的历史光辉。《红楼梦》所展示的历史思想是明清鼎革时期的“末世”“遗民思想”,所展示的文学思想是明末清初的“情教”“至情思想”,因此其创作时间必然在清朝初期,作者必然是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当时文人。土默热红学认为,中国文学史应当改写,古典小说的高峰应该在明末清初这个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四大名著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其他三部名著的创作虽然并非始于此时期,但其修订、评点、出版、流传均始于此时期)。把《红楼梦》定位于乾隆中叶,并以此判定古典小说的“高峰”是违背文学发展规律的。
3.土默热红学自觉运用历史考证和文学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得对《红楼梦》的解读欣赏变得更干净、更高尚、更深刻。《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著作权归属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正确解读《红楼梦》的大是大非问题。传统红学的最大弱点是与研究本体背道而驰,“红学愈昌,红楼愈隐”,“红学家说的越多,《红楼梦》越显其坏”(俞平伯语)。按照曹雪芹所处的乾隆“盛世”背景来解读《红楼梦》,作品变成了清宫秘史中那些污秽阴暗争斗的记录符号,作品的主人公及其身上所体现的思想,变成了对宫廷内部勾心斗角失败后可怜虫式的哀叹,客观上对后来流行于文化领域的“戏说清宫”文学作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按照土默热红学的思路,根据洪升所处的顺康“末世”背景去解读《红楼梦》,作品体现了对改朝换代前后波澜壮阔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了独特的“遁世”观念和“情教”哲学,体现了明末清初思想解放运动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晚明文化气脉”的独特魅力,这些思想观念同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按照土默热红学的这些观点去重新认识《红楼梦》,其思想价值显得更深刻,艺术价值显得更辉煌,文学贡献显得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