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的笔顺读法:撇,竖,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横折钩,撇。
拓展资料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很多人对这句话都做过解释,但都说不到点子上。其实“阵”就是一种势态,千里阵云就是长空千里之势。虽然或隐或现,但是在若有若无之间,依然有形,这种形态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各种变化的。许多人只读第一句话,忽略了第二句话,以为横要写的直其实是错的。
几个“横”的写法,根本就不是很多人想象中很直的样子,而是形态各异。反观自然万物,最形象、最直观的变化其实就是云彩的变化,所以卫夫人以此作喻,写横应该形态万千,含蓄而多变,这才是卫夫人此论的真实含义。
二、“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这句话比较好解释,写“点”的时候就好像在高山上摇摇欲坠的石头,有一股下坠之势。所以写“点”要把势写出来。我们看王羲之的字。左边是取自王羲之《奉橘帖》中的一部分,我们看其中“点”的势态,王羲之写的每一个“点”基本都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这个笔画的形成是由于入纸之后有一个折笔的动作,使其成为“磕磕然如崩之势”,我们看其中所有“点”的方向,都出现了“危”势,无论是向左一点,还是向右一点,都不合适,这就是恰到好处的功力,将提、按、转、折运用到了极致。
三、“撇”如陆断犀象
李白在其乐府古诗《独漉篇》中有一句诗:不断犀象,绣涩苔生。意思是如剑之锋利,能断犀象。这句话是说写长撇要写出笔势来,笔势如剑之利,能断犀象。
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以为写一个撇,要如同陆地上断了的犀牛角或者象牙,则大错特错矣!这个说的是笔势,并不是形象的比如,是一种无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