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壮族山歌,又称“壮族民歌”,是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历史可追溯至壮族原始社会毁乎时代的狩猎呐喊。尽管最初的呐喊不能称之为歌曲,但它们播下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意义上的壮族山歌应从壮族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中开始形成,这一点从现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仍可见一斑。广西壮族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传统至今仍在流传。壮族以其“善歌”著称,有“歌海”之誉。壮族人民常用山歌表达生活情感,历史悠久,几乎人人能歌善舞,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2. 在歌圩节上,抛绣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定情信物。若姑娘看中了某个小伙子,便会将绣球抛给他。壮族玩绣球的传统并非近一两百年的事。南宋时期,壮族的抛绣球活动已在文献中有所记载。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描述了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的场景,以及用五色结成的球歌唱抛接的情景。
3.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至今仍在中国桂西地区传承。在这一天,壮族家庭会准备五色糯米饭,以及染色的鸡蛋等物品来庆祝。家家户户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枫叶,村头寨尾搭建布棚,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会把染色的熟鸡蛋挂在小孩胸前,青年男女在歌迂中寻找伴侣。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习俗,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4.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韦达桂的壮族人,在土皇帝手下任臣相。韦达桂年纪轻轻,但学识渊博,才能出众,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福祉。尽管他一无所有,但他将皇帝给的俸禄都分给了百姓。有一年,状乡遭遇大旱,韦达桂请求皇帝免去状乡的皇粮。皇帝被他的声望所限,虽心怀不满,却无法对他采取行动,于是心生毒计。
5. 土皇帝命令韦达桂在两个月内为他弄来900张状人皮作为瓦片。到了期限,韦达桂召集900个大汉,每人携带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他们煮糯米饭,煮辣椒汤,脱去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土皇帝到达时,韦达桂说:“货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这些壮家汉的皮肤都漏水,不知能否使用?”土皇帝发现那些皮肤湿漉漉、臭气扑鼻,自然无法使用。
6. 土皇帝又生一计,要求韦达桂在一个月内弄来一个像宫殿后面大山一样重的猪头祭祖。韦达桂轻松答应,并建议皇帝用大秤称一称大山,他好去抬猪头。土皇帝无言以对。
7. 又一次,土皇帝要求韦达桂在二十天内弄来490个公鸡蛋。到了期限,土皇帝派兵来抓韦达桂,韦达桂却以妻子坐月子为由,表示需要七七四十九天后才能出门。土皇帝大怒,下令捉拿韦达桂。
8. 壮家百姓将韦达桂藏在山上的枫树林中。土皇帝派兵包围树林,但找不到韦达桂。皇帝下令放火烧山,正值三月初三。火灭后,人们在韦达桂的坟墓前哭泣。突然,一条五色大蛇出现,点头后直奔宫殿,将皇帝咬死。
9. 从此,桂西一带的壮族人为纪念韦达桂,每年三月初三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人们在布棚下摆放五色糯米饭等祭品,唱赞美韦达桂的歌曲。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形成了现今的赶三月三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