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生活百科-满米百科
> 生活百科 > 列表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
时间:2024-12-23 14:41:28
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积累文言词汇,疏通全文

【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

2、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3、你能读准它们吗?请给下列字注音:

雎( ) 怫( ) 跣( ) 抢( )

祲( ) 缟( ) 傀( ) 挠( )

4、小组分角色范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

(1)内容: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方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个别语句及文言活用现象,教师点拨

(3)要求:15分钟翻译完课文(按成语接龙顺序进行,读一句,译一句)

1小组派代表翻译课文,注意程序

2如果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举手更正

3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对以下字词的理解产生偏差

2、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第一段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吞并安陵

③ 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④ 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以骄横、指责的语气对唐雎说话,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⑤“秦王不悦”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3、合作探究课后1题

【反馈检测】

1、检查注音

唐雎( ) 缟素( ) 怫然( ) 免冠( )

韩傀( ) 休祲( ) 以头抢地( )

2.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什么?

【合作探究】

 一、分各色朗读课文第2、3段

 二、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所以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骟局

A.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以武力威胁,要唐雎屈服

布衣之怒是唐雎表示要效法专诸等人,刺杀秦王

秦王:你别惹毛了我,惹毛了我我杀了你:

唐雎:你别威胁我,威胁我我就和你拼命

3、文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①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②“秦王不悦”,于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释为“因此,于是”;秦王不高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

③秦王嬴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前两点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第三点教师可做些点拨)

4.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唐雎表现了什么品质?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 *** ,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表现了他为小国之臣却不畏 ***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反馈检测】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 ) 故不错意也( ) 仓鹰击于殿上 ( )

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 今义: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 今义:

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古义: 今义:

3、阅读课文第2、3段,完成下列题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①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你如果还不肯换地,我就要踏平安陵国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②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下列句中黑体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2、学习唐雎不畏 ***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自主学习】

读第四段回答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合作探究】

1、小组范读课文第四段’

2、学生速译第四段

3、思考讨论: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羣、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3)文中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 ***

三、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 ***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乾,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反馈检测】

一、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 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羣儒,联吴抗曹

4、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