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群文教学设计)-生活百科-满米百科
> 生活百科 > 列表
文似看山不喜平(群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23 17:08:17
答案

议题:欲扬先抑起波澜

选文篇目:《阿长与<山海经>》、《丑石》、《木棉树》。

组文解读:这三篇选文,作者对文中人或物的情感,都是先否定,后肯定。都揭示了一个道理:世间许多平凡的人或物,有不平凡的地方,也有动情之处。选文运用了明显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物或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知晓“欲扬先抑”

开场白:同学们,面对这么多老师听课,是不是很紧张啊!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听完了保证就不紧张了。

话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清代一位有名的滑稽才子。有一天,他冒着大雨去给一位姓陶的朋友祝寿。他一到,主人便立刻捧出文房四宝,想请他题些贺词之类的文字。郑板桥不加思索,便在纸上写了“奈何”两字。众人不解其意,他也不理会,接着又连写了两个“奈何”,这下可是举座惊奇了。在众人的惊讶声中,他还写了一个“奈何”。一连四个“奈何”,这算贺词么?主人很不安了,木然站着,神情尴尬,贺客也暗暗着急。停顿片刻后,他微微一笑,便挥毫疾书起来:“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写完,主人和贺客都轻松地笑了起来,因为整个题词成了: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故事有意思,是因为它用到了我们常见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文似看山不喜平,欲扬先抑才会起波澜。下面我们走进三篇选文,一起去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二、阅读选文,学习“欲扬先抑”。

过渡语:同学们,请打开桌上的阅读材料。第一篇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写的他小时候保姆阿长的故事。是什么原因让鲁迅对阿长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表格寻找答案吧。

自主学习,用“——”标出作者表现对阿长情感的词句,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想想最终表达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屏显表格)

2、讨论:作者最终的感情是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但为什么一开始还要写那么多阿长的不足呢?是否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再想一想,作者通过哪些事情来先抑的呢?(思考发言)

作者通过这些先抑的事情,写出了阿长的种种可笑甚至可鄙。那些描写阿长缺点的细节就是抑,最后对阿长的感激怀念就是扬。

小结: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抑的巧妙扬的自然,才让阿长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文章更加曲折动人。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篇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文章。

3、分组学习《丑石》和《木棉树》,完成表格,交流小结。(屏显表格)

下面,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1组3组学习《丑石》,2组4组学习《木棉树》。按要求完成上面的表格,并思考:通过哪些事情来先抑的?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丑石》里奇丑无比的外貌和不屈于误解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对丑石的赞美敬佩。我们也读出了《木棉树》中,粗糙简单挡风景的形象和努力绽放遮骄阳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对木棉树的喜爱赞美。

4、回顾阅读三篇文章,我们有哪些发现?

教师小结:①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感情前后发生变化。③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三、学习写作技巧,思考“欲扬先抑”。

(一)回顾“欲扬先抑”。

过渡语:这三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文章效果震撼心灵。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忆一下,我们还可以从读过的哪些文章里面学到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说说他们的“抑”和“扬”分别在哪里?情感的转折变化又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交流,预设以下文章①《列夫托尔斯泰》②《藤野先生》③《白杨礼赞》。

小结:《列夫托尔斯泰》,抑在托翁的外貌,扬在他的品格。《藤野先生》中抑在最初的形象,扬在对工作学生的认真热心。《白杨礼赞》中,抑在平凡的外形,扬在坚强不屈的精神。

(二)思考怎样运用“欲扬先抑”

过渡语:我非常欣赏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积极的思考带来积极的人生。老师刚才也在思考,怎样运用“欲扬先抑”表达情感呢?这“欲扬先抑”的手法,其实可以和生活里的一个小游戏联系起来。(屏显跷跷板游戏。)

1、寻找跷跷板,以《丑石》为例,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过渡语:小时候玩跷跷板,要想玩得尽兴,必须要一边重重的落下,另一边才会高高的跷起,这里就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支点。这种奇特的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欲扬先抑”当中,落下属于“抑”,跷起就是“扬”,情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成有力的支点。大家看看《丑石》这篇文章,找一找,文中的翘翘板在哪里?

(自主学习,思考。小组内交流,准备汇报)

生发言:文中作者对丑石的嫌弃讨厌,就是跷跷板落下的一边。后面发现是陨石时的内疚,对丑石的敬佩就是跷跷板翘起的一边。天文学家发现了这块丑石是陨石就是有力的支点,也是作者情感的转变点。

师:同学们的掌声,代表了对你的评价,真是一位爱思考的孩子。要让跷跷板翘起来,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说说你的发现。

生:落下的部分重量不能太多,还要找好有力的支点

师: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敏捷,也就是说抑扬要适度,详略要恰当。此外情感的转变也要自然,要有真情实感。

    这样看来,要想写好“欲扬先抑”,老师觉得以下的几点很重要。请同学们收藏好。

预设:①先有抑再有扬,贬损需有度②前后有对比,转变需自然③详略要恰当,情感需真实。(齐读,板书)

四、巩固提升,用好“欲扬先抑”

有了这几招法宝,相信我们同学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检验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1、文采大比拼

怎么检验呢?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来写个片段作文,现场进行文采大比拼。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幅图片,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幅完成。要求先写出“抑”点,“扬”点,情感的转变点,动手创作你文中的“跷跷板”。

(写,说,交流)

  老师观察了一下,同学们的创作很顺利,但过程的顺利是否就意味着结果的完美呢?是时候展现大家的实力了,请亮出你的“跷跷板”,我们一起寻找高高扬起的那一个。

请生上台讲述,展示草稿。

生1:我选的对象是落叶,扬点是落叶的奉献精神,相对应的抑点是落叶很脏,污染环境;落叶蔫蔫的,很丑;落叶是被大树遗弃的孩子,很凄凉。我选的情感突变点是落叶从树上落下。

  师:你们觉得她的跷跷板能扬起来吗?

  生2:我觉得能扬起来,她的扬点找得很好,抑点也对应了,情感突变点也找得很准。

  生3:我觉得扬不起来,她的情感突变点的事件选得不够好,不能打动读者,还有就是对奉献精神体现不够。

师:你觉得找个怎样的事件好呢?  生3:我觉得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好。

这几位同学的合作,成功的扬起了“跷跷板”,小作者下来后可以好好具体细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还有另外的同学愿意一展文采吗?

巾帼不让须眉,我们请这位花木兰来展示第二篇。

我选的对象是蜜蜂。我确定的扬点是奉献,抑点是蜜蜂嗡嗡的叫声烦人,蜜蜂蛰人,蜜蜂样子不好看,我选择的情感突变点是蜜蜂采蜜。

从你的跷跷板上我看到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祝贺你,这是一个高高扬起的跷跷板。你还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欣赏到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文字。老师情不自禁的想要美读你的文章,相信同学们也是这样认为的。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位小才女的文字吧。

(呈现学生作文)

乐于奉献的蜜蜂美,而反应敏捷,善思能言的你们更美!  同学们,生活处处皆语文,愿我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发现写作技巧,愿你们的“跷跷板”能一直都在。

2、布置作业

回家后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选择的那幅画,运用好“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出一篇好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字数600字左右。期待你们的优秀作品。

五、教师结语

同学们,通过欲扬先抑构思方法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想让文章出彩并不难,只要我们做到多多掌握技巧,多多积累语言,我们的写作水平就定会更上一层楼,这正是“欲进先退巧构思,欲扬先抑好文章”。

板书设计: 

①有抑再有扬,贬损需有度

②前后有对比,转变需自然

③详略要恰当,情感需真实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