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一位人力资源的朋友交谈,谈及他所在企业的招聘情况,他提到想招聘几名学生,但看简历后淘汰了九成,约了面试,对方却未现身,最终再淘汰一部分,结果无一人合适。他对此感到不满,认为这些年轻人不仅写作能力差,表达能力也不行,还显得自以为是。可见,这些孩子完全不懂如何与人相处。
在我看来,成功与生存的关键在于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未来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掌握各种人际关系技巧,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互动的社会,没有人能够孤立存在。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是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大多有人缘,懂得协调,既有策略又懂得取舍,既有担当又懂得手段。
我的儿时记忆中,那时的孩子比现在的孩子更快乐。当时很少住楼房,我们经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玩一些比较危险的游戏,如打嘎(类似棒球)。虽然有时会磕磕绊绊,但家长很少干涉。我记得有几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首先是当众处罚。有一次,一群孩子在打嘎,邻居家的大哥用力过猛打破了别人家的玻璃。其父亲召集院子里的孩子,当众用打嘎的棍子打屁股。尽管挨打的孩子害怕,但目睹这一幕的孩子们更害怕。从此,大家都会选择较为开阔的地方玩耍,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其次是打架时要谨慎。那时,两人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打架解决,但必须先评估自己的实力。如果赢了,就可以占据道理。但旁人会监督,禁止使用损招。所以,大家都知道,发脾气打人只会招致反击。因此,孩子间一般会协商解决矛盾。
再者,孩子间非常讲公平。如果有人玩“阴招”或不讲道理,会被排除在外。这种惩罚在孩子间是最严重的,被孤立的孩子会死乞白赖地请求原谅,甚至愿意挨打或送吃的东西来讨好。因此,谁都不想被排斥在外,所以大家都会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此外,每个孩子认识的人很多。孩子间玩耍时,会注意周边的人,因为知道附近大人的脾气和性格,而大人也几乎认识所有孩子。因此,认人、嘴甜是必须的,否则吃饭时的大串联,你的问题都会被揭穿。
孩子们还会互相串门,但必须懂规矩。那时的孩子基本都挂着钥匙,可以去谁家玩,但有些家庭有规矩,如不能动柜子上的东西。因此,到谁家,谁就要负责说明“条件”,如果违规,下次谁也不带你玩了。为了避免被排斥,大家一般不会违规。
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上幼儿园前与家人在一起,到了幼儿园和小学,强调知识灌输,孩子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时间。这使他们难以学习社交技巧,也难以学会责任感、合作和协调能力。
孩子回家后,又忙于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加上邻里关系的丧失,几乎没有时间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这如何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学习公平、分享、礼让和合作?试想,一个孩子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怎能有好人缘?长大后谁愿意与他一起工作或交往?
在相对自由和注重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组织能力、协商能力、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察言观色、解读他人情绪和分析能力等。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后,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会提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孩子不能在幼儿园和小学学会人际交往,进入开放社会后,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好朋友,反而变得自卑或富有攻击性。
如何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并不难。家长可以邀请同事或邻居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并加以指导;主动联系,争取到别的小朋友家玩;玩合作游戏、联合做一些手工,适应团体游戏的规则;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鼓励他们多与其他陌生的小朋友打交道;加强邻里关系,遇到熟人主动问好;放学时,和住得近的小朋友一起结伴同行;父母带同事、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有机会带孩子到工作场合参观;有人伤心时,安慰或抱抱他们;生活中,家长不仅照顾自己,也要照顾家人的情绪。
这些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情,但真正执行起来并不困难。如果你希望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知识,锻炼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遵守交往的规则,那就从现在做起,让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