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由于学费问题中途退学,因此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文凭。此后,他凭借坚强的意志自学,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感染伤寒,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幸存下来,但留下了左腿残疾。20岁时,他凭借一篇论文在数学界引起轰动,被清华大学邀请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他还自学了英语、法语和德语,并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送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两年内发表了十多篇论文,赢得了国际数学界的赞誉。1938年,他回到中国,在昆明郊外简陋的小阁楼中完成了名著《堆垒素数论》。
2.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他的音乐才华被父亲视为赚钱的手段,因此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成年后,贝多芬经历了更多的痛苦,但他从未向挫折屈服。尽管双耳失聪,他仍在生命的57年里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3. 廖昌永: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7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贫困加剧了他的困难。上学后,他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最初的音乐教育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廖昌永不放过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尽管曾遭遇失败,但音乐的旋律激励他走出阴影,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歌唱家。
4.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是19世纪的盲聋人士。她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学会了英、法、德等五种语言,并完成了多部著作。她还致力于为残疾人争取权益,建立了慈善机构。
5. 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尼科洛·帕格尼尼是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创新,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帕格尼尼在生活中不断遭受疾病的折磨,但他依然坚持艺术创作。他的牙齿脱落、视力受损,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接连袭来,最终他失去了声带,成为哑巴。尽管如此,他依然通过口型让儿子翻译与人为伍,其艺术成就的取得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