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作为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该诗派大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1927年为分界线。早期,自1926年起,以北京《晨报副刊》的“诗镌”为主要阵地,成员包括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他们倡导新格律诗,注重“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情感泛滥和散文化倾向,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深入研究。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赋予新月派“新格律诗派”的称号。他们纠正了早期新诗过于散漫的问题,标志着新诗进入了自觉创作的阶段。
1927年后,胡适等人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诗派活动重心转至上海,加入了陈梦家、方玮德等新成员。后期的新月派强调“健康”和“尊严”,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纯诗”立场,追求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的接近。其中,“三美”理论中的音乐美表现为每节韵脚不同,绘画美指诗歌格式如建筑,绘画美指诗歌画面感。诗刊派与新月派虽难以区分,但孙大雨、陈梦家等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他们的作品如孙大雨的商籁体,展现了新月派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月派诗人如朱湘、饶孟侃、陈梦家等,以严谨的态度在技巧上进行推敲,创造出清淡而富有深度的诗歌。陈梦家作为新月后起之秀,继承了徐志摩、闻一多的诗风,他的《梦家诗集》体现了“醇正”和“纯粹”的创作理念,强调诗的格律谨严和技巧周密,是新月派诗人思想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