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即仲春与暮春之交。
2.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24个少数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
3.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基本主题是相同的。
4.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较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
5. 清明节的起源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有关,后来民间也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风俗。
6.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关,最初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逐渐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
7. 清明节还吸收了另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如踏青、祓禊等。
8. 清明节期间,民间有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9.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10. 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