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扶老携幼"和"扶老携弱"都是常用表达,用来形容人们搀扶老人和领着小孩的场景。
"扶老携幼"这个词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句话:"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这句话描绘了百姓们热情迎接远方君王的情景,其中便包含了扶老携幼的含义。
《儒林外史》第一回中也使用了"扶老携幼"这一成语,描述了乡里人在听到锣声后,纷纷搀扶老人、领着小孩前来围观的场景。这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类似地,"扶老携弱"中的"扶"字意味着搀扶,"携"字则是带领的意思,整个词语表达的也是搀扶老人、领着小孩的意思。这个词语与"扶老携幼"相近,但在使用时,"弱"字更强调了被扶助者的身体条件。
这两个词语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在现代社会,这些词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用来形容各种帮助老人和孩子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