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源自唐代教坊曲,有多种名称,如《浪淘沙令》和《卖花声》等。原为七言绝句,南唐李煜将其发展为长短句形式,双调,共五十四字(宋代有些版本稍有增减),平韵。这一曲调后来经柳永和周邦彦改编,演变为长调《浪淘沙漫》,成为别具一格的曲目。
“潺潺”形容雨声如丝如缕,清脆动人。"阑珊"则描绘了春意渐消,衰败的景象,一作“将阑”。"罗衾"指的是精致的绸被,但在五更的冷意中显得无力抵挡。
词人描述自己身处异乡,"身是客",如同被囚禁在汴京,无法抵御内心的孤寂。唯有在梦境中,他才能短暂地忘却客居的苦闷,享受到片刻的欢愉。"一晌贪欢",他沉溺于梦境中的欢愉,不愿醒来。
在黄昏时分,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江山"象征着故土,他遥望远方,心中满是对过去南唐河山的深深怀念,却也感叹今日的离别之苦,重逢之难。"离别容易见难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词人以流失的江水和凋零的红花比喻过去的美好时光,如同春光已逝,一去不返,"天上人间"的对比,强烈地传达了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