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拼音是:yǔ、yú;常用词组是给予、赠予、赐予、准予、授予、予以、寄予、取予、畀予、一予一夺。
“予”部首:乛;结构:独体结构;五行:土;笔顺:横撇、点、横撇、竖钩。
基本释义:读yǔ时,1.给,送出应用:授予,寄予,予以厚望,一予一夺,生杀予夺。读yú时,①与“余”同义,第一人称代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独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泥的品质)]。
古籍释义:《唐韵》:余吕切,《集韵》、《韵会》:演女切,《正韵》:弋渚切,并音与,赐也。《诗·小雅》: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周礼·春官》:内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夺。通作“与”。又《博雅》:大予,乐名。注: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又《广韵》:弋诸切,《正韵》:羊诸切,并与“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读若余。本无余音,后人读之也。颜师古《刊谬正俗》:曲礼,予一人。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因郑此说,学者遂皆读予为余。《尔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则予之与余,但义训我,非同字也。《说文》:予,相推予也。余,词之舒也。各有意义,本非古今字别也。历观诗赋,予无余音。又吴棫《韵补》:予当读与。《诗》“或敢侮予,将伯助予。”《楚辞》“目眇眇兮愁予,何寿夭兮在予。皆无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