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让人服-百科-满米百科
> 百科 > 列表
一视同仁让人服
时间:2024-12-23 20:36:35
答案

读《论语》感悟(172)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书中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

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我的感悟:

最喜欢《论语》中,具有画面感的章节。“季氏篇”第13章,有趣的画风又来了。

陈亢(gāng):姓陈,名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爱带着小人之心去打听别人的私事,我给他起外号叫“包打听”。

伯鱼:姓孔,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和陈亢是同学,也师从父亲孔子。

孔子的儿子出世的时候,鲁君当时送了一条鲤鱼,给孔子祝贺。孔子为了感念君恩,所以给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一天,陈亢看见伯鱼,心想:不知道老师是否给儿子开小灶,偷偷教儿子特别的学问,我且探探他的话。

于是,他问伯鱼: “子亦有异闻乎?”你老爸有没有跟你讲过特别的学问,跟我说说呗。

孔鲤想都没想说: “没有。”

这孩子到底又想了想,说:

“好像有两次耶。

一次,老爸背着手在院子里散步,我看见他,赶紧快步走过。”

看孔鲤多懂事,见到长辈立在堂前,不是慢慢吞吞、大摇大摆的走,而是“趋而过庭”,小碎步快速走过,以示谦恭。

“这时,老爸叫住了我,说:你学《诗经》了吗?

我答:还没学呢。

老爸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如果不学《诗经》,会显得没文化,无法与人交流。老爸提醒我,要好好读读《诗经》。

从此,我开始努力学习《诗经》。”

孔子一直要求学生读《诗经》,他对《诗经》有高度的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认为《诗经》纯真无邪;他还说《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一种快乐但不泛滥、不放纵的文化,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很打动人。

孔鲤继续跟陈亢讲:

“还有一次,又看到老爸站在院里踱步。我从旁边经过的时候,老爸又问我学《礼》了吗?我答没学过。

老爸说:不学《礼》,无以立。说不好好学《礼》,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无法跟人打交道。我于是开始学《礼》。”

孔子更注重“礼”,他在回答“三好学生”颜渊问“仁”时,说过“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要求用礼、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无规矩不成方圆。

总之,孔子重诗教和礼乐。

孔鲤最后总结说: “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这两件事是单独和我说的。”

其实,孔子删《诗经》,修《礼记》,他办学校开的科目里都有这两门功课,足见他@所有人,要学《诗经》和《礼记》。樊登老师讲,这叫“圣人无隐”。

陈亢听了伯鱼的回答,特高兴,回去后,逢人就说:“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说我今天采访了文化名人孔子的儿子,问了一个问题,获得三个信息:一是“不学诗,无以言”,二是“不学礼,无以立”,三是老师孔子并没有偏爱儿子、给自己的孩子“吃独食”,教的内容跟其他学生没两样,没有厚此薄彼。

“远其子”,意思是不偏爱自己的儿子。“远yuàn)”,是不接近、不偏爱。

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陈亢,此时此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明白了什么叫“一视同仁”,什么叫“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

我们学校的老师,很少有教自己子女的,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班里?因为心里明白,做不到“一视同仁”,有可能乱了班级、误了孩子,干脆,选个放心的同事,随了他去。

可见,一视同仁,真的不是一般的境界。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