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尤其是在中长跑比赛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落后于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出现跑到中途感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口干舌燥、四肢乏力、下肢沉重、动作失调等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如果在“极点”出现以后,坚持下去,过一会儿所有以上不适的症状,就会全部消失,呼吸重新变得通畅,动作协调,步伐轻快,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
“极点”的产生是人体植物性器官(内脏器官)惰性所引起的,也就是当肌肉系统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参加工作时,而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行工作,肌肉活动与内脏活动的不平衡,导致了“极点”的出现,而随着工作时间延长,内脏器官活动的加强,两者的工作水平接近平衡,因而导致“第二次呼吸”的出现。
“极点”现象出现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症状的轻重,与训练水平密切相关。经过系统训练的参训者,一般“极点”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表现较轻。高水平的参训者,在中长跑时“极点”可以完全不出现。反之,无训练者或初练长跑者,则“极点”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症状表现重,但只要坚持,“极点”现象就会减弱。所以说克服“极点”现象,也是意志的锻炼。
据实验表明,青少年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工作前就预先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使内脏器官的支配神经提高到一定的兴奋程度,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在起跑以前,站在起跑线上做几次深呼吸,都有利于克服或减轻“极点”的不良影响。如果在跑的中途出现“极点”时,要注意步频与呼吸节奏的调整。也有观点认为,在出现“极点”时,应注意多呼气,以减少呼吸道内滞留的废气,增加新鲜空气的吸入,提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比率,对“极点”的克服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