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出身于魏国名将文钦之家,作为家中一员,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文钦曾因与曹魏同乡及曹爽的庇护而权势显赫,但随着司马懿击败曹爽,司马师政权开始打压反对者,文钦等人失去了倚仗。文鸯不满司马师的压制,特别是在毌丘俭与邓艾的事件中,他提出司马师的罪状,与毌丘俭一同起兵,试图讨伐司马师。
在战役中,文鸯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十八岁的他建议趁司马师立足未稳时发动攻击,与父亲文钦共同策划夜袭。文鸯亲自率兵,以鼓噪战术扰乱敌军,虽然文钦未能及时支援,但文鸯单骑突入敌阵,鼓噪一夜,尽管魏军强大,文鸯还是选择撤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战后,《晋书》记载司马师虽然身受重伤,但凭借坚韧的意志命令追击,他分析文鸯的气势已衰,认为这是击败他们的机会。文钦试图撤回寿春,但文鸯决心挫败司马师的士气,再次深入敌阵,杀敌无数,使得追兵不敢靠近。然而,文钦最终未能逃脱诸葛诞的猜疑,被诸葛诞所杀,文鸯和弟弟文虎在被逼无奈下投降司马昭。
司马昭对文鸯兄弟宽大处理,不仅赦免其死罪,还任命他们为将军,给予荣誉。他们的勇敢和忠诚影响了寿春城内的守军,最终导致城池陷落。尽管如此,文鸯的仕途并不顺遂,晋帝司马炎对其不喜,最终免去其官职。而文鸯的命运在诸葛诞外孙的诬告下,遭遇了更为悲惨的结局,被夷灭三族。
扩展资料
文俶_wénchù·字次骞_ciqian(238?-291),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魏晋时期谯郡人,汉族。文鸯初仕魏,后因其父从毌丘俭叛,于是随父出奔孙吴。后诸葛诞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因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乃出城归降司马昭。265岁年十二月晋代魏仕晋,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八王之乱中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所杀,且惨遭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