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建筑中,是屋顶上用于透光和通风的窗户。唐代诗人李白在《明堂赋》中描述了藻井和天窗的美丽景象:“藻井彩错以舒蓬,天牕赩翼而衔霓。”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睡觉》诗中也提到了天窗:“寻思断梦半瞢腾,渐见天窗纸瓦明。”
在明末时期,马愈在其著作《马氏日抄·奇盗》中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名小偷从天窗进入房屋,偷窃了一些细软物品后,再次从屋顶逃走。而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中,作者描写了天窗在黎明时分的作用:“听着街上打过五更,一会儿天窗上透出白色来,天色已经黎明了。”
现代文学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提到了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洞,装一块玻璃,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天窗。天窗不仅能够带来自然光,还能成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一个窗口。
在古代,天窗也可以指山崖、洞窟顶部透光的缝隙。汉代学者应劭在《汉官仪》中写道:“太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馀盘,经小天门、大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唐代诗人钱起在《登覆釜山遇道人》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除了建筑和自然界的天窗,鲁迅在《书信集·致谢六逸》中还提到了报纸版面中的天窗现象:“看近来稍稍直说的报章,天窗满纸。”邹韬奋在《经历》五六中也记录了类似的情况:“有些报纸上的社论被他们完全抽去……第二天社论的地位便是一大片雪白,完全开着天窗,这是在别处所未见的。”
总的来说,天窗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建筑上的窗户,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还能够比喻报纸版面中的空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