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安排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安排运动技能的时候,教师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总体上来讲,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要按照人体生理技能活动能力的实际变化规律来确定。同时,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询问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一部分学生可以承受该运动负荷,哪一部分学生不能承受该运动负荷,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限定不同的运动负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比如:当讲解《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能力为其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女学生胆子较小,她们认为这些动作太难、太危险,她们根本就不敢这样做,此时体育教师不应强迫每一位女学生完成该动作的训练,而是应给她们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如果体育教师一味地强迫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训练,那么很多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的心理,并且也会让他们对体育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促使小学生向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同时,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不能敷衍了事,随意让学生自由活动。此外,学校也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课的次数,如由以前每一周上两节体育课改为每一周上三节体育课,通过增加体育课的次数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另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定期体能测试的方式来锻炼每一位学生。比如:当讲解《韵律活动和各种姿势的走》这一教学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掌握韵律活动的方法以及走各种姿势的方法。接着,教师示范分解和完整动作,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去看这些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的动作并不标准,那么教师要给予其一定的指导。当讲解“各种姿势的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该动作的重点:上下肢协调,放松,自然;该动作的难点:抬头,挺胸,自然大方,以便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按照动作要领来进行练习。
三、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
体育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进而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都充满了信心,让学生在获取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慢慢降低。因此,体育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当讲解《做早操的好处》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进而让学生慢慢养成做早操的好习惯。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游戏:抓手指。该游戏的规则是学生将手放平,食指尖必须顶着手掌心,听到教师口令之后,学生才能抓手指。当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之后,就让学生开始做游戏,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也让小学生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此种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效率。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学生观。换句话来讲,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准确了解他们的体育知识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要差异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体育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分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上完课之后,体育教师还要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比如:《立卧撑》这一课,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还要借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奔跑的能力和下肢的能力,慢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课堂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觉自愿练习体育动作。在本节课结束之后,体育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所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避免在下节体育课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总之,在小学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师通过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