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不食“嗟来食”》 《檀弓》是《礼记》中的名篇。战国人檀弓善于礼,故以他的名字为文章的题目。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③重有忧④者。”而⑤曰:“然。昔者吾舅⑥死于虎,吾夫又死焉⑦,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⑧?”曰:“无苛政⑨。”夫子曰:“小子识⑩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①式shì:同“轼”,车前供扶手的横木,这里作动词,扶轼。
②《孔子家语》等作“子贡”。
③壹似:确实像,很像。壹,确实,真是,实在。
④重(zhònɡ)有忧:连着几件很悲痛的事。重,深,甚。
⑤而:连词,无义。
⑥舅: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⑦死焉:死于虎。焉,相当于“于之”。
⑧何为:即“为何”,为什么。去:离开。
⑨政:同“征”,指赋税和徭役。
⑩小子:年轻人,这里用来称呼学生。识(zhì):同“志”,记住。
《苛政猛于虎》译文:
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看见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十分伤心,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哭。让子路去问她说:“听您的哭声,很像有许多悲痛的事。”妇人回答说:“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后来我丈夫也被老虎咬死,如今我的儿子又死在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好好记住,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凶猛啊!”
著名书法家李秋月先生11月27日书
不食“嗟来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①,以②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⑥!来食。”扬其目⑦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⑧,以至于斯⑨也。”从而谢⑩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黔敖:复姓,这里指姓黔敖的一个富人。
②以:连词,用来。
③蒙袂(meì)辑屦(jù):袖子遮着(脸),趿(tā)拉着鞋拖着鞋。蒙,遮着。袂,衣袖。
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⑤左奉:左手托着(食物)。奉,同“捧”,托。
⑥嗟(jiē):感叹词,喂,不礼貌的招呼声。
⑦扬其目:瞪着他的眼睛。
⑧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而施舍的食物。
⑨于斯:到这(地步)。
⑩从而谢焉:黔敖跟在那饿者后面,向他道歉。
从,跟随,追赶。谢,道歉。焉,语气词。
《不食“嗟来食”》译文: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姓黔敖的富人在路边准备好食物,用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托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水,轻蔑地喊道:“喂!来吃!”那个饥饿的人,瞪起双眼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这种没有好声气的饭,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那个饥饿的人)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可以离去;但他道歉之后,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