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例子,用以说明过于自信的后果。马谡,字幼常,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马良的兄弟,活跃于三国时期的蜀汉。起初,他作为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后来依次担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等职务。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看重他,常与他深谈军计,并最终任命他为参军。马谡以其才器和军略见解而受到诸葛亮的重视。
然而,在诸葛亮北伐的建兴六年(228年),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战术安排,结果导致街亭的失守。这一重大失误迫使蜀军撤退,而马谡因此被诸葛亮处死,也有说法称他是死于狱中。
“挥泪斩马谡”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反映了诸葛亮对马谡的惋惜和无奈。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强调了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了街亭的失败,这对蜀魏双方都至关重要。由于马谡是诸葛亮非常赏识的将领,街亭的失守使得整个蜀国面临危险。为了稳定朝野,诸葛亮不得不处决马谡,以此来表明蜀国虽然失去了街亭,但仍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马谡的被斩,从一方面来看,是由于蜀国的弱势和他个人重要性的结合,这注定了他在街亭失败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