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百科知识-满米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如何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
时间:2024-12-23 15:54:05
答案

一、利用直接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有效“对接”

直接数学活动经验就是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逐渐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能实现有效“对接”。

例如:教学一年级教材中“认识人民币”一课,在导入时,教师出示超市购物图,说:“超市我们都去过,买东西要用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导入,利用学生对钱的直接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电脑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其次,在模拟购物的游戏环节,教师出示货架物品,包括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铅笔(每枝3角)和尺(每把7角),问:“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1元钱买一支铅笔,应找回多少钱?请小朋友分组用1元钱模拟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活动中,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正是利用了学生平时和父母购物的生活经验,才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对话,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二、利用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有效“对接”

间接数学活动经验是创设实际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经验。

三年级教材中,“年、月、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它不像认识“时、分、秒”时学生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要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时,笔者注意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先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今年10月1日是国庆节,再到明年的10月1日,就是一年。”“1月1日到2月1日是一个月。”“今天这时到明天这时就是一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年、月、日的经验构成了其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基础。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也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妈妈今年36岁,但她只过了10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好奇心,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到平年和闰年的判断学习中,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激发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有效“对接”

教材是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影响着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与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原始的活动经验可能是新经验的有效支撑。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学习了画图、列表、列举、倒推、假设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五年级(上)“找规律”(第二课时)的例2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18只兔子分成这样的几组?”教师接着问,“老师想知道,照这样排列,18只兔子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呢?你能想出几种办法帮小猴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出有以下三种:(1)列举:3只为一组,每组里有1只灰兔、2只白兔;两组里就有2只灰兔、4只白兔;三组里有3只灰兔、6只白兔……18只兔子一共可以分成6组,那么6组里有6只灰兔、12只白兔。(2)画图:用不同的符号分别代表灰兔和白兔,按规律画足18只,再数一数灰兔、白兔各有几只?(3)计算:先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18÷3=6(组),18只兔子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所以灰兔:1×6=6(只),白兔:2×6=12(只)。而本节课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能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从教材上看,整个过程又有列举策略和画图策略存在于其中。可见,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也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应找准新旧数学活动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迁移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学到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灵活运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做铺垫。

四、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有效“对接”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自我反思,对于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讨论和总结,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课时,笔者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生活空间里的东、南、西、北。“太阳从东边升起”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的常识,教学从这里开始。例题的图画里,女孩向着太阳走在上学路上,“茄子”卡通的提问“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意在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然后创设小明面向太阳站立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看着图画在教材上分别填出小明的后面、右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由于小明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他的双臂平伸,图画里还标出了东、南、西、北,因此,学生能够正确地填出各个方向。教材精心安排填方向的次序,前面是东已经写出,让学生填出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已经写出,让学生填出左面是北,能方便学生记忆这四个方向。这样,学生认识了平面的方向标。但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都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学方向不是为了纸上谈兵,于是笔者让学生借助肢体活动,学会辨认生活中的方向,结合教材中的“试一试”在教室里活动。先面向东(由教师告诉学生东面)站立,右手侧平举,说出右面的方向。再“试一试”面向南、西站立时,既要说右面的方向,也要说左面的方向;当面向北站立时,说出背后的方向。这些都让学生深刻体会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也有助于记忆和辨认方向。

学生从经历了“太阳从东边升起”的实际经验,到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到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的经验得到了丰富,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效“对接”。

五、优化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有效“对接”

在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在这一单元继续学习“可能性”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记录信息采用教材提供的两种统计图,左边一种是以前学过的方块图,右边一种把方格连成了条形,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记录。

例如:让学生玩摸球游戏,首先明确游戏方法——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记录,活动结束后汇报结果。有学生以前用画“√”的方法进行记录,也有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的。结合“摸球结果记录表”让学生观察,摸了40次以后,分别统计摸到红球、黄球的次数,画“√”和画“正”字。学生讨论发现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好,能很快、很清楚地知道结果,不需要一个个地数。统计方法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得到了优化,实现了有效“对接”。

学生有着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找到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真正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鲜活、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经验的有效“对接”。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