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理、宗法、礼仪(二)宗法2.宗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2. 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规则和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时的排列顺序,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终异列, 祖孙则始终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样以此为准分为左右次序。在祭祀时,子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定来排列次序,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辈分。
太庙:天子的祖庙。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 孝悌纲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五常”包括“五伦”、“五行”和“仁、义、礼、智、信”。
“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三从四德”包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是封建伦理道德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
“七出”指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妻子,是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三)风俗礼仪1. 五礼
①吉礼,祭祀之礼;
②凶礼,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③军礼,军事活动的礼仪;
④宾礼,诸侯见天子及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的礼仪;
⑤嘉礼,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最丰富的礼仪。
2. 成人礼
古时汉族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左右行笄礼,以示成年。
3. 婚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4. 丧礼
①丧服分为“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和血统亲疏的等级。
②期(jī)功,指服丧一年、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
③丁忧,指官员父母去世,必须停职守制二十七个月。
④夺情,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
⑤考妣,指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⑥崩、薨、卒、不禄、死,分别指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去世。
⑦谥号,朝廷根据官员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以褒贬善恶。
⑧殡,指殓而未葬,送灵枢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⑨丁忧,遭父母之丧。
⑩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
⑪服阕,指官员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丧期满除去丧服。
⑫七七,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