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9个字,今天的人们依然会热血贲张,情不自禁地遥想那时的汉朝和那时的汉人。
不过,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在明朝也有一句类似的历史强音——跳梁者虽强必戮!此话出自万历帝的《平倭诏》。是在抗日援朝战争胜利后,明朝大军凯旋回京的献俘仪式上宣读的,其中的一句是:“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振起正义之威武,奋起昂扬之斗志,世界上所有跳梁小丑,无论貌似多么强大,最终必将得到审判和惩罚。
同样的豪情满怀,同样的激情澎湃。陈汤喊出历史最强音,南北匈奴一统,随着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百余年汉匈大战结束。不同的是,万历帝喊出历史最强音,明朝50年后就灭亡了。
这是为何?
1、军费开支巨大,国库大为空虚
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号称是“万历三大征”。打仗就需要花钱,三大征总花费突破1100万两,不过抗日援朝(朝鲜之役)中的花费巨大,基本等于其他两役军费的总和乘以2,高达780万两。
有统计说,明朝万历年间的年度财政收入,多在1000万至1600万两之间。但是“万历三大征”首尾相连,没有留给明朝喘息和国力休养的时间。
而且抗日援朝长达8年,先后动用近四五万大军,转战朝鲜三千里江山。《明史》载三大征结束后“国用大匮",国库大为空虚。
明朝军队长期执行的,是朱元璋建国时制定的屯田制,此举曾被朱元璋颇自豪地称:我养活百万军队,没有花老百姓一分钱。如今,大军开赴朝鲜,原有屯田势必撂荒,为应付巨大军费开支,只能不断加派赋税,横征暴敛,鱼肉人民。
同时,皇室宗亲和官绅地主,也趁机大肆兼并土地,又加剧了屯田制的名存实亡。并且,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逃避赋税。须知,明朝当时最主要的税种就是田地税。皇室宗亲和官绅地主的作法,无异于对明朝的财政收入釜底抽薪。
2、精锐部队伤亡,元气大伤
在抗日援朝的首战中,副总兵官祖承训亲率辽东铁骑中的精锐出击,因为轻敌冒进,在平壤城下中伏,副将史儒战死,三千铁骑损失殆尽,祖承训只身逃出。随后,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三兄弟联袂率大军入朝。
在平壤攻坚战、碧蹄馆遭遇战中,入朝的精锐部队,虽然先后创下了1:15和1:3的伤亡战绩,但总兵官李如松在平壤险些阵亡,人马损失两役之后接近3000人。而这此损失的人马,无论是戚家军还是辽东铁骑,全是明朝军队的精锐。
对此一下,崇祯年间的明朝军队,只想着向兵部官员、太监等行贿,谋求升迁或开脱罪责,军纪败坏,"劫商贾,搜居积,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的德行,在抗日援朝损失的人马堪称“精英”了。
这些人马不仅长期训练有素,经久沙场,而且将领们指挥有方,单兵作战能力超强,“密如蚁聚”头顶炮火攻城杀敌的勇气;万余名戚家军紧急假扮为朝鲜人的应急能力;“将士无不一当百”的战斗力……更是明朝后期的军队所不具有的。
上述两大原因,直接导致的后果也有两个,分别是:
1、努尔哈赤迅速崛起
我们来看一下与抗日援朝相关的几个年份,就知道努尔哈赤是如何迅速崛起的。抗日援朝发生于1592年至1599年,此时的努尔哈赤也没闲着——
1593年,通过武力征服,把长白山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随后夺取东海部,为统一关外打下基础。
1596年,努尔哈赤联姻布占泰,获得乌拉部支持。
1597年,努尔哈赤联姻叶赫部,椎牛刑马为盟,进一步扩大努力范围。
1598年起,努尔哈赤发动征服渥集部瑚叶路、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雅兰、乌尔古宸、木伦、西林等路的战争,最终攻占库伦城。
1599年,努尔哈赤灭掉哈达部,擒杀猛格孛罗。
正是因为与抗日援朝,例明朝的元气大伤,此后20年里无力进剿后金,战争结束仅3年,努尔哈赤就宣布迁都赫图阿拉,正式拉开问鼎中原的序幕。
2、明末农民起义大爆发
抗日援朝战争使丰臣秀吉很快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东亚的军事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更重要的是,为了补偿战争带来的损失,明朝国家机器疯狂开动起来,严法苛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同时,开始处于小冰河期的中国,气候显著变冷,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接贵踵而至,农业收成锐降,财政收入锐减。曾有统计说,崇祯年间的全国财政收入最低时已不足400万两,赤字高达1500万两以上。
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对外,用兵应付关外的战事;对内,用兵打压日益严重的兵乱、农民起义军,在巨额财政赤字压力下,崇祯接受提议宣布裁减驿站经费,此举更加剧了兵乱,并直接给明朝敲响了丧钟——催生出了一个李自成。
现在,试想如果没有抗日援朝,明朝的元气没有如此大的损失,也许结果一切都会不同。
回首历史,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的某个历史转折点上,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的历程,因此而被迫中断。
以史观之,日本无疑是对华夏民族伤害最深的国家,没有之一。